ID: 22581411

【大单元教学】4.2《日晷》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2288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日晷,整体,设计,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精确时间的步伐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技术、工程和社会 二、学习内容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举例说出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确;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制作简单作品;拆装简单产品,了解产品的构造和特点。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尝试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④初步说明一些技术产品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尝试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易装置(如传声器、听诊器等) 三、学业要求 能归纳总结常见产品或工程的主要外在特征,能拆开简单产品并复原,能举例说出一些技术产品所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 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常用工具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兴趣,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精确时间的步伐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旨在通过探究时间的精确测量及其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时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科学实证意识与探究能力。单元以计时工具的演变为主线,从日晷、漏刻等古代仪器到现代原子钟技术,展现科技进步如何推动时间精度的提升;通过观察实验(如单摆等时性)、制作简易计时装置等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精确时间源于规律性自然现象"的科学认知,同时渗透科学史教育,感悟人类追求精确的探索精神。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高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以计时工具的发展历史为引领,以相应的技术实践活动为骨架,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设计制作活动的过程中来达成本单元面的教学目标。本单元侧重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是“反思评价”,其三至四年级的学段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通过本单元的技术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调整能力必将有所发展。由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线索及各课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以技术发展史和历史中重要的事件为基础。基于此种考虑,本单元以计时工具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认识典型的计时工具,、制作相应模型为核心活动,以认识技术的发展特点并培养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本单元一共由五课组成,分别是《原子钟寻亲记》《日晷》《水钟》《改进小水钟》和《摆钟的秘密》,课标题即明确了每节课的主要技术实践活动的内容。 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时间概念(如时分秒、自然周期现象),但对时间精确测量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演变缺乏系统性认知,可能误将“计时工具”简单等同于钟表。其认知兴趣集中于直观现象与动手实践(如制作日晷、制作水钟),但理解“周期性规律与计时精度”的关系时可能存在思维跨度,需借助实验(如单摆摆动次数统计)将抽象原理具象化。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时间测量的本质是对自然规律(如日影变化、单摆等时性、原子振动)的观察与应用,形成“周期性现象是计时基础”的认知 ;认识计时工具从日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