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1595

第4课《孙权劝学》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1次 大小:22628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课,孙权劝学,学案,原卷版,解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预习学案原卷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 ) 岂( ) 邪( ) 孰( ) 遂( ) 更( ) 2.解释下面的成语。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权谓吕蒙曰 ( ) (2)卿今当涂掌事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 (5)卿言多务,孰若孤 ( ) (6)及鲁肃过寻阳 ( )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8)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 )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 ) 今:( ) (2)但当涉猎 古:( ) 。 今:( ) 。 (3)见往事耳 古:( ) 。 今:( ) 。 (4)士别三日 古:( ) 。今:( )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一词多义。 (1)当: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 (2)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答: 7.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答: (二)深层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 (3)鲁肃叹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 2.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描写、神情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答: (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 (四)体验反思 本文对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答: 四.拓展延伸 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答: 五.同步自测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 )  涉( )  孰( )  遂( )  岂(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但当涉猎( )  (4)见往事耳( )  (5)自以为大有所益( )  (6)蒙乃始就学( )  (7)及鲁肃过寻阳( )  (8)即更刮目相待( )  (9)大兄何见事之晚净(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 。 (2)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