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 《丝路的故事》 课型 新授 第 15-16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丝绸之路的大致概念,知晓其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能从色彩和造型方面,简单描述欣赏到的丝绸之路美术作品的特点;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创作一幅体现古代艺术痕迹的想象画。 2.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在讨论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创作想象画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增强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喜爱之情,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 1.生动形象地介绍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其文化交流意义。 2.引导学生从色彩和造型角度,准确欣赏丝绸之路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具有古代艺术痕迹的想象画。 教学难点 1.让一年级学生深刻体会丝绸之路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不同文明交汇的价值。 2.启发学生在创作想象画时,能够巧妙融入古代艺术元素,展现独特的创意与风格。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成 PPT;准备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如壁画、陶瓷、织物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笔、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纸。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同时展示丝绸之路地图的图片,创设情境。教师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踏上一段超级神奇的旅程,沿着这条路线,我们会看到好多不一样的风景,遇到好多不同的人,还能发现好多美丽的宝贝。大家看这张地图,知道我们要去哪里吗?”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猜测目的地,然后教师揭示答案 ——— 丝绸之路,引出本节课主题。 2.新授 活动一:欣赏有关丝绸之路的美术作品,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感受不同文明的交汇 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丝绸之路小故事,比如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有初步了解。 教师展示一幅丝绸之路相关的壁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幅画,它的颜色都有哪些呀?这些颜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引导学生从色彩方面进行描述,如鲜艳、深沉等。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再看看画里的人和动物,它们的样子是不是很特别?画家是怎么画它们的形状的呢?” 引导学生从造型方面观察,如人物的服饰、动物的姿态等。 教师再展示几件不同的美术作品,如陶瓷、织物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分析作品特点,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不同文明在这些作品中的体现,如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融合等。 活动二:试着画一幅体现古代艺术痕迹的想象画 教师说:“小朋友们,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作品,现在轮到你们当小画家,画一幅能体现古代艺术痕迹的画啦。可以是你想象中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也可以是你看到的那些美丽的东西。”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画过程。首先,画出一个简单的丝绸之路场景轮廓,比如一条蜿蜒的道路,旁边有一些骆驼。教师说:“我们先把大概的场景画出来,就像这样,这条弯弯曲曲的路就是丝绸之路啦,这些骆驼正驮着宝贝赶路呢。” 接着,教师为画面添加细节和色彩。教师边画边说:“看,骆驼身上的花纹可以画得复杂一点,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古代织物上的图案一样。再给骆驼涂上棕色,道路用黄色,天空用蓝色。” 强调运用一些古代艺术元素,如简单的几何图案、传统的色彩等。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布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古代艺术痕迹。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启发和帮助,如提供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