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湘教版必修二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 L. Carson, 1907-1964) 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得环境保护问题摆到了各国政府的桌面上,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寂静的春天》 1.春天本来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美好季节,而《寂静的春天》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 2.议一议,《寂静的春天》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春暖花开 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0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02-环境问题的类型 02-环境问题的类型 环境问题的性质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 水士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资源短缺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0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自然资源衰竭的严峻挑战。 # 活动探究 1.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 活动探究2 2.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2)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二 主要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等 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 水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短缺等 主要环境问题 01-资源短缺 (1)产生原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 (2)主要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 活动探究 1.想一想,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2.阅读下列资料,讨论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OA-从土地资源来看 1975年至2015年,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在40年内下降了1/3 如果再加上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所损失的耕地,人均耕地就更少了 OB-从淡水资源来看 地球淡水储量仅为0.35亿立方千米,而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0.27%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日趋凸显 OC-从能源资源来看 从能源资源来看,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能源消费量翻了两番 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只有1000多亿吨 尽管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可供开采年限较长 但燃烧煤炭要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氦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煤炭资源 02-生态破坏 经济利益驱动 人们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导致生态失衡,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 生态恶化 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物种灭绝 # 阅读-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构成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