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是讲我国为了实现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根据本国国情采取不同的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下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祖国怀抱,推动海峡两岸交往。从单元结构而言,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13课,具有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承接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地位得以提高。对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怀抱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与实施,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完成,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夙愿。从课程角度而言,本课主要内容有民族大团结;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本课可提炼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为感悟各族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的殷切期望。其次是暗线以爱国企业家“霍英东家族”为例,体会霍氏家族“爱国者爱港”的高尚情怀。从中国历史发展角度出发,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不仅是国家增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还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人民众望所归。所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可利用史料等方式进行理解。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基本的历史发展趋势,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史料解读能力。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专有名词仍需继续培养,不能很好的理解历史事件带来的意义、原因。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图片和史料等方式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的基本方法。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 通过企业家霍氏家族的爱国爱港的行为,认识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起到重要作用,感知统一道路上国家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伟大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3.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程,知道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二)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关系。认识到“一国两制”指导下香港、澳门保持繁荣。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先了解一位人物,他叫霍英东,祖籍广州番禺,他白手起家创造霍氏集团,2006年去世,享受国葬待遇,一个资本家,为什么可以享受最高礼遇?我们通过这节课找到答案。 让学生初步初步认识霍英东家族企业家的事例。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任务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师:既然标题用了回归二字,我们不禁要思考港澳是什么时候离开祖国的呢?先来看第一部分 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先来看香港是怎样一步步被分离出去的?师:所以九七年香港回归的是一个关键时间点。而澳门又是怎样被分离出去的呢?师: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