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了解抗美援朝的过程,知道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通过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认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2、时空观念:通过认识朝鲜战争局势图和时空轴,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发展历程,知道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根本原因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艰辛。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志愿军战士的书信、相关史料提高学生兴趣,了解抗美援朝发生的原因、大致经过以及最终影响,通过图片了解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事迹。 4、历史解释:通过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勇事迹的生动描述,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5、家国情怀:感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家国情怀,在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简要经过、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性质、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书信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来源之一,这里有一封来自过去的书信,从书信当中提取历史信息,书信标红的字迹中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是新生的政权面临了重重危机,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国内开展了土地改革,国际上则进行了抗美援朝。这名年轻的战士罗盛教就是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员。他在短暂的一生当中还写道“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我必须把我放在炉火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为抢救一名朝鲜落水儿童,他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用事实证明了他一是一块钢铁,铸就了绚烂且热烈的青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通过英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程。 新课讲授 一、为保家乡誓抗争———探抗美援朝之因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格局形成。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纬线为界限,分区占领了朝鲜半岛。在美苏两国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然而南北双方互不承认,都想统一半岛。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发生多起纠纷,冲突不断升级,于是在1950年6月25日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朝鲜军队势如破竹,一举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 过渡:朝鲜内战爆发以后,美国政府在冷战策略变更决定实行武装干涉。自此,战争的性质发生变化———由朝鲜半岛民族内战变为了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6月26日成立由美国指挥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组织“联合国军”开入朝鲜半岛作战。 10月19日平壤沦陷并且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面对形势急转直下的朝鲜战局,此时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地图、时间轴和图片的战士。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唇亡则齿寒,屋漏则堂危。但是中国援助朝鲜势必会和美国针锋相对,美国因多年国力积累已跃升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作为新生的政权,这注定是一场极为不对称的战争。这注定是一场极为艰难的抉择。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出兵还是不出兵呢?都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的呢? (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以后,挑选学生进行发言。) 设计意图: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当年决策的艰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感悟家国情怀。 当时领导者们又是持怎样的看法呢? 毛泽东:“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