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3281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898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海峡,岸的,交往,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优势: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和能力训练,初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对于本课知识有一定了解。 2.学生不足: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不是很强,历史知识零碎,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认识探寻新航路。 教学目标 1.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知道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连会、习马会。(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上和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 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法学法 教法:史料教学法、情景创设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阅读教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国家博物馆夹克衫的图片,这件夹克衫正背面写着“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正面墨书写着“想家”两个字。 接着教师提问学生:你们从夹克衫上的文字感受到了什么情感?这件夹克衫背后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说说自己对这件夹克衫的看法。 国殇———两岸隔绝 相逢———冰雪初融 三、团圆———交往密切 教师:想了解这件夹克衫背后的故事,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学习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我们一起揭开夹克衫背后的辛酸与努力。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0页。 教师:首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件夹克衫的主人。我是何文德,1932年出生于湖北省房县。由于家贫,为了生存,我于1948年加入国民党部队,1949年被迫来到台湾。 教师:从自我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何文德先生是1949年离开家乡,被迫前往台湾。那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的何文德先生被迫离开家乡? 教师:何文德先生真是命运多舛。不仅如此,他前往的台湾也同样命运多舛,曾与祖国大陆数次分离。请同学们回顾历史,说说台湾何时因何事与祖国分离? 教师:从这些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教师:同学们可能会疑惑,何文德当时为何不自己回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5月19日颁布《台湾省戒严令》,至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了解何文德先生的经历回答问题。 来台湾已经好几年了,当局颁布了戒严令,宣布全省戒严,并封锁了大陆的一切消息,我与家人彻底失去了联系。1950年,蒋介石发表《告大陆同胞书》,提出返攻大陆的计划。同一年,美国军事介入台湾,干涉我国内政,1954年,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两岸形势更加严峻。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据金门的老乡说,最近大陆的炮击少了许多,这让我又燃起了一丝回家的希望。 教师:从这段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戒严令外,阻碍何文德返乡的因素还有哪些? 教师:为了应对国民党的反攻计划,早日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决定采取武力解放台湾。 教师提问:为何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陆的炮击会少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