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3358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4次 大小:19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8课,中国,古代,法治,教化,导学案
  • cover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到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受当时经济基础影响,是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理解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 2.时空观念:梳理不同朝代法治与教化发展脉络,明确各时期特点,把握其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构建清晰时空框架。 3.史料实证:运用古代法典、文献典籍等史料,探究法治与教化内容、实施及影响,培养依据史料论证观点的能力。 4.历史解释:准确阐释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的概念、发展原因及意义,从多元视角分析其演变过程及相互关系。 5.家国情怀:体会古代法治与教化蕴含的政治智慧,增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理解其对当代社会治理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中国古代各时期重要法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如《法经》、秦律、《唐律疏议》等。 2.儒家思想在古代教化中的核心地位及发展,从先秦儒家思想到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对教化的影响。 3.古代法治与教化的相互关系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三、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法治与德治思想 1.夏商周时期:夏朝有《_____》,商朝有《_____》,周朝有《_____》。这些早期法律以_____法为主,注重对犯罪行为的惩处,同时也强调礼治,通过礼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2.春秋战国时期 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主张以_____治国,强调_____的权威性。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变法,废除_____,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秦国实力大增。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建立_____的中央集权国家,强调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 3.儒家的德治思想:儒家主张 “”,重视_____的作用。孔子提出 “_____,_____,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更能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行为。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_____”,认为统治者应该以_____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 参考答案 1.禹刑;汤刑;九刑;刑 2.法;法律;井田制;连坐法;君主专制 3.德治;道德教化;道之以政;仁政;德行 知识点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秦国法律推行到全国,制定了细密严苛的秦律。秦律以_____为立法指导思想,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体现了法家 “_____” 的思想。但由于秦律过于严苛,最终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2.汉朝 法律制度: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_____的政策,法律制度相对宽松。随着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法律逐渐严密。汉朝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了《_____》等法律,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儒家思想与法律融合:汉武帝时期,采纳____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法律领域,开始出现 “_____” 的现象,即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判案依据,这标志着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法律之中,法律与道德教化开始结合。 3.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法律儒家化进一步发展。许多儒家学者参与法律的修订,将儒家的_____、_____等原则融入法律之中,如 “八议” 制度,即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这八种人犯罪,须经特别审议并享有减免刑罚的特权,体现了儒家 “礼有等差” 的思想。 4.唐朝 法律制度:唐朝制定了《_____》,这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继承了前代法律的成果,法律体系完备,对各种犯罪行为和相应刑罚都有明确规定,体现了唐朝法律的成熟。 法律与教化结合:唐朝统治者重视法律与教化的结合,通过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同时通过_____、_____等方式进行道德教化。唐朝的法律和教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答案 1.法家思想;以法治国 2.休养生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