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3902

讲讲算算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4-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8682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讲讲,算算,课时,教学设计,格式,教版
  • cover
课 题 讲讲算算(2)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内容分析 “讲讲算算(2)”是沪教版新教改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2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讲讲算算(1)”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析实际情境中的部分量与总量,理解“合在一起”用加法的算理。教材继续借助投篮情景,但改变了条件和问题,改变了情境的叙述顺序,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分析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的过程中,巩固部分量加部分量等于总量的加法模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模型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比如: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在较为简单的情境下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合在一起用加法”这一算理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已经有提前接触,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透彻,部分学生只是通过“找关键字”的方法去选择运用加法或减法,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合在一起用加法”这一算理的理解。同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才能够吸引注意力。 *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具体情境中的部分量和总量,理解“合在一起用加法算”的算理,列出一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单位名称和口答。2.能运用20以内的加法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3.能看懂图示中的情景,能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编数学故事),提升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 20 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资源 课件、练习单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回顾旧知2.掲题 今天我们继续在投篮中学习“讲讲算算”。 能回忆起上节课的解题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球框里有一些 , 投了8个后,还剩5个。问:球框里原来有多少个 ?2.独立尝试 要求:先画图,再列式解答。3.交流反馈 ①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追问:说说你是怎么画图的? ②列式解答8+5=13(个)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追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8、5、13分别表示什么?口答:球框里原来有13个篮球。③小结:像这样,知道了投的篮球数和剩下的篮球数,求原来总共的篮球数,可以用加法来计算。4.回顾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先通过读题提取信息,用画图的方式分析关系,再列式解答,像这样,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最后检验。 能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会提取信息,会画图,会列式解答。能完整说出自己的方法和解题过程。 三、练习巩固 1.看图列式要求:看图编故事,先画图,再列式解答。2.对比练习(1)观察比较① 上有9只小鸟,飞来了3只。问:现在 上有多少只小鸟 ?② 上有一些小鸟,飞走了3只,还有9只。问: 上原来有多少只小鸟 ?(2)总结归纳 像这样,只要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3.列式计算操场上有一些小朋友在踢足球,走了6个后,还剩7个,原来有几个小朋友 4.观察,想一想要解决下面的问题,还少了什么条件?先选一选,再列式计算。①上车了4人 ②下车了4人 ③剩下4人 能跟进练习,应用模型,正确解答。在对比中能发现模型的共同之处,完整表达,总结归纳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能选择合适的条件,并根据条件正确列式解答。 四、总结收获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讲讲算算2 球框里有一些 , 投了8个后,还剩5个。问:球框里原来有多少个 ?8+5=13(个)答:球框里原来有13个 。 课堂学习单 见附件1 课后作业 题号 对应目标编号 学维度 题目类型 题目难度 预计完成时间 对应学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