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整时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1 内容分析 “整时”是沪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一)》中的第一课时,属于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这是第一次正式系统地认识时间。教材中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乐乐的生活,借助实际操作活动(按要求把钟拨到整时;按要求画一画时针的位置)来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整时,初步体验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是学习整时,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还将学习用“半时”、“几时几分”来表示具体某一时刻,认识年、月、日,学习时、分、秒及其之间的进率以及时间段的表示、计算等内容,本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奠定基础。 时间不像长度和质量,容易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及操作体验,借助“认一认”“拨一拨”“辨一辨”和“讲一讲”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几时和几时半,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已经知道钟面的基本构成,有1-12个数字,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有12个大格,钟面有时针和分针。有关钟表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整时、半时提供了学习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如一天有24小时、部分学生会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几点”来表达钟面上的时刻等,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打下基础。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任务分析 对应核心素养 □符号意识 □数感 量感 □ 空间意识 □ 几何直观 □数据意识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探索整时的认读规律,会认读整时,并能根据给出时刻画出时针和分针。 2.通过联系实际、亲身经验,能将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与时刻相联系。 3.在实践活动中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整时”的读法、画法 教学资源 钟表模型、课件等。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情境导入 1、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2、师生谈话: 时钟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钟对我们的生活有 什么帮助?你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生活经验 表达能力 二、探究与发现 (一)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从钟面上看到了什么? 2、汇报结果,钟面的组成。 时针(短针)、分针(长针)、1———12十二个数。 3、练习活动:在一个不完整的钟面上加上数字,并根据要求给时针、分针涂上相应的颜色。 (二)认一认“整时” 1、小组合作:说说你认识的钟面。 看看乐乐的这时在做什么呢? 2、拨一拨 (1)提出问题:你是怎么认识10时、2时的? (2)师生互动:把钟面拨到10时、2时 (3)跟进练习:12时、4时 (4)归纳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整时”。 4、电子计时法 电子表上“:”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的时候,表示整时, (三)讲一讲 1、展示交流:根据钟面上的时间,完整地讲一个小故事 2、交流反馈 观察能力 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内尝试表达钟面时刻 能通过动手操作、师生互动交流,掌握整时的认读规律,会认读整时。 能根据钟面上的时间,完整地讲述一个小故事 三、巩固与提高 1、找朋友,连一连。(书P40) 2、画上所缺的时针 3、修理钟面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相应的时刻以及根据给出的时刻画出时针。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整时 10时 2时 10:00 2:00 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