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4605

用身体上的尺子量一量(教案)沪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4-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92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身体上,尺子,一量,教案,教版,2024
  • cover
用身体上的尺子量一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比较、交流等活动的过程,认识自己的身体“尺”,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常见物体的长度,巩固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等能力,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身体尺”测量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身体上的“计量单位” 1.我们学习了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 2.出示图片(4米长的黑板),你知道这块黑板有多长么?为什么?(学生说出黑板的长度,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得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就是看看它有几个这样的计量单位。 3.最近,小明遇到烦心事。学校来了一批客人,让小明当导游,当走到篮球场的时候,客人问“这个篮球场大约有多长啊?”小明没有任何准备,手里什么测量工具都没有,怎么办 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4.揭示课题。 【设计说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联想,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勾起“是不是可以用身体上的尺来解决问题”,这样是学生有了学习动机,产生活动兴趣。】 二、认识“身体尺” 1.复习一拃。 (1)你还记得怎样测量一拃的吗?需要用到哪两个指头?还记得你的一拃是多少厘米吗? (2)提醒学生随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复习一庹。 (1)怎样测量一庹?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从哪里测量到哪里?如果米尺不够怎么办? (2)注意收集3———4人的一拃、一庹的数据,观察、比较、分析,大家的一拃、一庹的长度怎么样?体会每个孩子的身体“尺”是不同的,是自己独有的、特殊的“尺。” 3.认识一步。 (1)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步? 一步是指前脚尖到后脚尖的长,测量时要向平时走路一样迈开步子,幅度不能故意加大或减小。 (2)视频演示怎样测量一步。 (3)学生实际测量,记录结果,提醒学生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4.认识一脚。 (1)你知道一脚是指从哪里到哪里之间的距离吗? (2)怎样测量一脚呢?(视频演示) (3)学生模仿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的长度往往是比较固定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设计说明:测量之前,明确基本操作方法,及时注意调整和引导,这样便于学生测量操作,提高操作活动的效率。】 5.初步运用。 (1)提问:根据小朋友的测量,你们身体上的“尺”谁的长度超过1米?(一庹)其余都没有超过1米。那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柞,大约走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吗? (2)说明:其实,要知道1米厘米有几个这些身体 “尺”,可以对着米尺,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你会这样做吗? (3)视频演示测量方法以及每个孩子的测量流程。(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测量活动:现在两人一小组,按这样的方法合作完成。每个小朋友测量时,一定要记住:你1米大约有几拃,1米大约有几步,1米大约有几脚。(边测量,边记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体会数据不同,“身体尺”不同。 小结:通过大家努力,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根据绝大多数小朋友的结果来分析,知道了像我们二年级小朋友,1米大约有7柞长,1米大约走2步,1米大约有5个脚长。 【设计说明: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身体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点,为后面的活动提供服务,还可以使学生知道“身体尺”1米的“标准”长度,帮助学生在运用“身体尺”时有效估计测量结果。】 三、用“身体尺”量 1.合理选择。 引导:认识了四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