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4722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504536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课,安史之乱,唐朝,衰亡,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节选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唐·杜甫《无家别》节选 开元年间 天宝年间 盛世 乱世 大唐为何由盛转衰,又为何最终走向灭亡?之后的历史发展又是如何?这都需要各位大人一一破解...... 开启探索之旅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能够运用相关史料,概括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原因,以及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重点】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从不同角度总结归纳唐朝衰亡的原因。【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难点】 3.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评述唐玄宗、安禄山等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能够根据所学内容,从历史发展角度,理清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之间的基本史实和朝代更迭顺序,概括分裂中孕育统一的历史规律。【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探案目标 ? ? ? ? 渔阳鼙鼓动地来 ———安史之乱 第一案 线索01 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资治通鉴》 线索02 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 ———《资治通鉴》 线索03 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李林甫以奸邪惑上意,加之以国忠,故及于乱。 ———《旧唐书》 怠理朝政 沉迷享乐 任用奸臣 ①唐玄宗末年,朝政日益腐败,奢侈之风日盛。 结合线索及第20页相关史事,请总结1号嫌疑人的身份与罪证 唐开元年间形势图(741年) 唐前期形势图(669年) 线索04 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结合线索及第20页课文,请分析当时的大唐是怎样的状况? ②连年的战争,激化了社会的矛盾,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涉案嫌疑人卷宗 本名:康轧荦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有多脉胡人血统。天宝年间,晋升为节度使。 他通晓六国语言,曾做过牙郎。他秉性机灵,虽胖却以骁勇闻名。他经常贿赂唐朝官员为他说好话,因此取得唐玄宗的喜爱信任,自此平步青云。 他身兼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三大兵镇,兵力超过20万,势力逐渐膨胀。 2万 2.4万 7.3万 7.5万 3.09万 6.47万 3.75万 9.14万 5.5万 1.54万 开元年间十大节度使及其兵力统计 线索01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 --欧阳修《新唐书·兵志》 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③中央和地方力量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以下2号嫌疑人当世时的背景,请结合线索分析,当时的中央与地方的状况如何?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河北 洛阳 长安 玄宗 成都 安禄山 肃宗 郭子仪,出身官宦 世家,早年以武举从军。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军平叛,收复河北、河东、长安和洛阳。763年,吐蕃趁乱攻陷长安,郭子仪率军再次收复长安。郭子仪因功勋卓著获封汾阳郡王,被誉为中兴名将。 材料一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刘昫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二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欧阳修《新唐书·兵志》 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 中央权力衰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据《通典·食货七》整理 唐朝全国人口统计表 0 1000万人 2000万人 3000万人 4000万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