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6224

4.1 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学案 练习,共6份)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日期:2025-04-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53045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进化,遗传,必修,2019,苏教版,6份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第1课时 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2.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一、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 判断正误 (1)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 (2)拉马克进化理论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  ) (3)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的依据是地层中的化石(  ) 任务一: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 1.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_____ _____ _____ 2.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吗?为什么? _____ _____ _____ 3.请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动物园里的长颈鹿的长颈是怎样形成的。 _____ _____ _____ 1.下列不属于拉马克“用进废———观点的是(  ) A.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 B.长颈鹿的长颈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 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 2.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变化使得原先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发生了某些变异 B.由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能够遗传的变异称为“获得性遗传” C.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由于不使用而退化 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1.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2.利用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果蝇耐药性的形成 (1)使用DDT前,果蝇群体中已经存在对DDT_____的个体,只不过在没有DDT的环境中,耐药性性状无法表现出来。 (2)使用DDT后,耐药性差的个体被_____而无法繁殖后代;随着DDT剂量的不断增加,_____的个体被保留,并通过_____活动逐渐成为群体中的主体。 (3)果蝇群体中耐药个体的增多是DDT_____的结果。 3.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局限性 达尔文对于遗传和变异的_____以及_____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判断正误 (1)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以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 (2)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原因是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使细菌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 (3)生存斗争仅仅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争夺(  ) 任务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如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的长短有差异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_____ _____ (2)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短不同的个体生存机会相等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_____ _____ _____ (3)请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_____ _____ _____ (4)通过对长颈鹿的进化历程的分析,你能否解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_____ _____ _____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容解读 (1)自然选择(定向选择)的对象 ①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 ②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③根本对象是与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2)自然选择的因素:外界环境(环境不是诱变因素而是选择因素),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3)自然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4)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 ①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②遗传的作用:使生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5)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一般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越剧烈,选择越频繁,生物进化速度就越快。 3.(多选)下列关于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与长期施用同一种农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