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6265

第四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课件 练习,共2份)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日期:2025-04-0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408412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2份,遗传,必修,2019,苏教版
    章末检测试卷(四)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4·南通高一期中)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鼹鼠的眼睛退化是长期不用的结果 B.“因使用而使器官发达这一性状不能传给子代”符合拉马克理论 C.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指出,进化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结果 D.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缺点之一 2.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 A.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 B.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 C.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 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 3.由于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海峡分隔,互不往来。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两地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生改变 C.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D.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了生殖隔离 4.(2024·徐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 D.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5.若某种群中原本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如图表示分隔后的两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5 C.甲、乙种群均未发生进化 D.环境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6.(2024·无锡高一期中)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是凤蝶科三个不同的物种,由于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各地的美凤蝶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C.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的出现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7.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表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又存在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海岛会与其天敌和无机环境协同进化 C.甲、丙两个海岛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海岛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8.用若干基因型为Aa的棉铃虫进行自由交配,获得大量子代。用某种杀虫剂处理该棉铃虫的子代种群,发现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被淘汰掉80%、40%、2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对棉铃虫发挥选择作用,并会诱发棉铃虫的突变 B.杀虫剂的使用使棉铃虫Aa的基因型频率降低 C.淘汰后棉铃虫A的基因频率约为36.4% D.继续使用该杀虫剂,棉铃虫的死亡率会逐代增加 9.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10.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基因型AA和aa的频率均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