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8.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七下部编版语文 九一八事变 课文导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面对国土的沦陷,试想,对于东北大地,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国仇恨与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会写会读“ 碾、誓言…”等18个字词。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与问题探究,理解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的情感。(难点) 3.整体感知,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32年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以东北为背景,风格独特,代表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抗战期间,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作品多歌颂民族抗争。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他一生经历多次婚姻,与萧红的婚姻最为人知。 课后字词 端木蕻良 挚痛 胸膛 喷涌 泛滥 白桦林 浆液 谰语 怪诞 亘古 田垄 蚱蜢 镐头 耻辱 嗥鸣 山涧 斑斓 碾 丰饶 污秽 默契 hóng zhì táng pēn làn huà háo jiàn lán niǎn ráo huì lán dàn gèn lǒng zhà měng gǎo jiāng qì rǔ 课后字词 挚痛:诚恳而痛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整个古代。这里指远古。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常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影响。 知识链接 什么叫做东北作家群? “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山海)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的开展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通常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作品风格粗犷宏大,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 整体感知 怎么理解《土地的誓言》这个题目? 我们应该理解为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发出的誓言。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在旁边标好批注。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区分。 2.认为用的好的词语用方框圈出来。 3.用波浪线勾画出关键语句。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整体感知 层次结构 第1部分: 写“ 我”常常想起关东平原上的一切,“ 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 第2部分: 故乡美好的生活令“ 我”梦萦魂牵,“ 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 文体知识 写作手法:铺陈 铺陈是一种浓墨重彩的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呈现,讴歌的手法,能够产生文具上的形式美和表达上的激情美。 课文精讲 (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运用大量的铺陈排比: ·内容上,引人想象,让人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片土地的美丽丰饶。 ·形式上,气势连贯而强烈极有冲击力。 ·情感上,表现出作者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这里铺成了许多富于东北地域特色的事物,有怎样的效果? 课文精讲 (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这句话在结构上总领第一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挚痛的热爱”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课文精讲 “ 泛滥”一词在文章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本题考察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 泛滥”比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