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前、课后练 一、课前预学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 ,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 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 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口不断流向 ,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但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带来了 和 等问题。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 电的应用: 成为新的能源,并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最显著的成就)。根据法拉第发现的 现象,人们发明了早期的 并进入生产领域。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话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 ———。 (2)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相继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867年,瑞典化学家 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 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3.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 国和 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二、课中导学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科学,它关心的主要不是增加和改进现有产品,而是推出新产品。它的效果更为迅速、成果更为巨大,因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更具革命性。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德意志各邦政府利用人民复兴国家的民族意识,制定一系列政策,促进经济、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在世界近代早期,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比英法等国落后,但德国在文化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其教育普及程度居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1821年,德国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其后,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在德国工业革命中起到先驱作用的柏林机械工业的核心人物玻尔西希就毕业于此类学校。 ———摘编自李富森《试论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之原因》 (1) 列举史实,论证第二次工业革命“关心的主要不是增加和改进现有产品,而是推出新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更具革命性”。 (2) 综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因素。 三、课后助学 5.(2025九上·开平期末)随着汽车的大众化,1914年美国出现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下列发明家与这种交通信号灯直接相关的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斯蒂芬森 D.卡尔·本茨 6.(2024·衡山模拟)下列图片中,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口罩是人们出行的必备品,其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石油提炼的聚丙烯(塑料)为原料。标志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发明是( ) A.人造纤维 B.人造染料 C.纳米材料 D.赛璐珞技术 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据下图可知,本茨发明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械是( ) A.电焊机 B.发电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 9.(2024九上·鹤山期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企业有计划地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表明当时企业生产( ) A.以手工劳动为主 B.缺乏资金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