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88697

秘籍7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问题(原卷+解析卷)——2025年高考物理压轴题专项通关秘籍(全国通用)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1985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秘籍,全国,通关,专项,压轴,物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秘籍7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问题 一、复杂物理模型构建与分析 1、多体多过程模型:题目常涉及多物体系统的多种运动过程,如连接体加速、碰撞,物体在不同轨道运动等。考查学生识别各物体不同阶段运动性质,构建模型,明确过程衔接点物理量关联的能力,为解题打基础。 2、与实际情境结合的模型:以生活、科技实际问题为背景,如汽车制动、航天器对接等,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简化并建立力学模型,运用三大观点分析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能力。 二、力学规律的精准选取与联合运用 1、根据运动过程选规律:多过程问题中,不同阶段适用不同力学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涉及力的空间积累效果,如求变力做功、动能变化,用动能定理;系统合外力为零,用动量守恒定律。考查学生依运动特征和已知条件选规律、联立方程求解的能力。 2、多规律联立求解复杂问题:复杂力学问题需同时运用多个规律。如含碰撞且有能量损失的系统,要用动量守恒定律确定速度关系,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变化,还可能借助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碰撞瞬间受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与图像信息的融合考查 1、从图像获取关键信息:题目常给出运动学、动力学或能量相关图像,考查学生从图像提取物体运动状态、受力、能量变化等信息,结合力学三大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依据物理过程绘制图像: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运动过程和力学规律,绘制物理量随时间或位移变化的图像,考查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及对力学三大观点的运用能力。 题型一 应用三大动力学观点创新解决经典模型问题(计算题) 题型二 应用三大动力学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计算题) 题型三 借助碰撞、爆炸等模型综合考察能量观、动量观及运动观(计算题) 1、本专题的常见过程与情境 2、应对策略 (1)力的观点解题:要认真分析运动状态的变化,关键是求出加速度。 (2)两大定理解题:应确定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量(动能),分析并求出过程中的冲量(功)。 (3)过程中动量或机械能守恒: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初、末状态,列守恒关系式,一般这两个守恒定律多用于求某状态的速度(率)。 3、动力学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 = ma 或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向心力 牛顿第三定律 4、冲量与动量、功和能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动能 重力势能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弹性势能 功 W = Fs cos (恒力做功) W=Pt(拉力功率不变) W=f S相对路程 (阻力大小不变) 功率 平均功率: 即时功率: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或者Ep= Ek 动量 = 冲量 动量定理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动量守恒 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p1 =一p2 或 p1 +p2=O 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1.(2025 日照一模)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的左右两端均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左侧地面粗糙,右侧地面光滑,传送带两轮轴间的距离L=5.5m,传送带以v0=3m/s的速度顺时针传动。质量m均为1kg的A、B两物块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两物块不连接),开始弹簧的压缩量Δx=25cm,弹性势能Ep=25.5J。两物块与左侧地面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2。紧靠传送带右端地面上依次排放着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1、2、3,质量M均为2kg,相邻两小球间的距离d均为1m。现由静止同时释放A、B两物块。B脱离弹簧时恰好滑上传送带,此时开始计时。物块A、B和三个小球均在同一直线上,所有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忽略不计,物块和小球都可视为质点,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B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3开始运动的时间; (3)物块B与传送带间由于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2.(2025 岳麓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半径为R=0.8m的光滑圆弧轨道AB固定在光滑水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