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种间关系 [学习目标] 1.概述种间关系的类型、概念。2.通过实例归纳种间关系的特点。 1.种间关系 (1)概念:生态学上把_____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2)分类 2.种间的负相互作用 (1)竞争 ①概念: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_____而产生的_____的关系。 ②对种群生存的影响 ③举例: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农作物与杂草、牛与羊。 (2)捕食 ①概念:指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②意义:捕食者种群和被捕食者种群之间相互制约,调节着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③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之间呈现一定程度上的_____波动现象。 b.捕食者一般是多食性的,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被捕食者,这样既能具有阻止单一被捕食者种群数量_____的作用,又能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生存机会。 c.被捕食者会遭到多种捕食者捕食,而当它的种群密度上升较高时,可能会引来更多种类的捕食者,以影响其数量的_____。 ④举例:狼与驼鹿;广义的捕食还包括动物取食植物。 (3)寄生 ①概念:指一种生物(寄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_____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寄生物与宿主既可能是_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 ②寄生物与宿主相互影响 a.寄生物的_____和_____等方面都会有适应宿主环境的特征。 b.寄生物和宿主之间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相互作用很相似。 (4)介于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 举例:寄生昆虫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宿主)体内,待卵孵化后幼虫以宿主的组织为食,直至宿主死亡。 3.种间的正相互作用 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_____和_____等。 (1)互利共生 ①概念: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的关系。 ②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清洁鱼为其他鱼类清除寄生物。 (2)偏利共生 ①概念:指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相互作用对其中一方有利,并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 ②举例:生活在海绵体内的俪虾;附着在鲸体表的藤壶。 判断正误 (1)玉米螟幼虫能进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 (2)成年鲈鱼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会取食本物种幼鱼,它们属于捕食关系( ) (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 任务:生物的种间关系 1934年,科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结果如图所示: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 比较各种种间关系 类型 曲线图例 箭头图例 种间关系特点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 捕食 “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 竞争 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一般有二:一是a取代b;二是a、b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相互制约 寄生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宿主b不可能全部死亡 种间的正相互作用 互利 共生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偏利 共生 - - 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害 1.(2023·辽宁,6)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共生微生物参与昆虫的生命活动并促进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B.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降低了昆虫的免疫力 C.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的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 D.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2.(多选)如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区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 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