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概述群落演替的概念。2.简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3.举例说明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概念 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_____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从未有过植物生长或虽有过植物生长但已被_____了的裸地(如_____、_____、_____)上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火山裸地上发生的初生演替为例) _____群落阶段→_____群落阶段→_____群落阶段→_____群落阶段→_____群落阶段。 (2)次生演替 ①概念:一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若受到突发的自然事件(如_____)或人为事件(如_____)的干扰,群落中的植被就会遭受严重破坏,甚至消失,但原有的_____基本保留,原有植物的_____仍有可能存在,进而进行新的演替。 ②过程(以遭受火灾后的次生演替为例) 一年生植物→草本植物和多年生植物→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森林。 ③实例:过度砍伐的森林、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 (3)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不 同 点 起始条件 不同 演替速度 慢 ___ 经历阶段 较多 ___ 相同点 群落结构由___到___,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影响因素 (1)_____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也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2)群落外部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也常常引发群落演替,如火灾、涝灾、病虫害、严寒等外界因素。群落自身的演替也会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导致外界环境出现变化。 (3)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的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群落外部环境因素和群落内部因素具有_____或_____作用。 总的来说,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和外部环境因素_____的结果。 判断正误 (1)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 ) (2)初生演替趋向于形成新群落( ) (3)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不会影响群落演替( ) (4)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所有的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 (5)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 任务:分析群落的演替 1.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裸露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的原因:苔藓和草本植物_____,而地衣可以通过_____,再经过自然风化,形成_____,进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为什么? _____ _____ (3)从演替的起点来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 _____ _____ (4)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阶段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_____ _____ 2.如图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甲表示_____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_;图中曲线乙表示_____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_ _____。 (2)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一定相同吗?为什么? _____ _____ 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 方向 简单→复杂→稳定 复杂→简单→稳定 实例 大多数自然群落(环境条件适宜) 受污染或被破坏的群落 变化曲线 结果 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拓展延伸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项目 人类活动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抑制作用 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直接排放污水等 使群落中的物种减少,群落结构变得简单 促进作用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 使群落中的物种增多,群落结构变得复杂 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山岩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生物种类增多,但个体数量减少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