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3.7 课题 《老师,您好!》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 分析 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第五课“老师,您好!”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学校的老师、校工,学会尊敬师长,对师长有礼貌,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引导学生在校园中遇到麻烦要敢于求助,学会求助的方法。 课标 分析 1.政治认同:认识到教师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尊重并感激教师的辛勤付出。 道德素养:培养感恩之心,学会尊重每一位教师,理解并接受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 2.法治观念:了解教师依法执教的权利与义务,懂得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师生关系。 3.健全人格:通过分享与反思,增强自我认知,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4.责任意识:明确作为学生,尊重教师、配合教学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学情 分析 进入小学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人生改变。小学校园的学习环境不同于幼儿园的游戏环境,二者不仅作息时间不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孩子在入学前对小学老师充满敬畏,认为老师是专门教知识的,非常严厉。另外,孩子们与学校里的校工接触得少,对他们了解得也少。因此新入学的学生易与师长形成距离感和陌生感。同时,新入学的学生会发现小学老师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形影不离地照顾自己,在遇到困难时,会感到害怕与无助,并且不知如何向任课老师及以外的师长求助。这些都会给一年级新生带来不适与不安。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校工与自己校园生活的关系,懂得尊敬、感恩,引导学生会向他们求助,愉快、安全地接受“我上小学了”这一事实,积极调整好状态,从心理、生理以及行为习惯上尽快完成入学适应。 学习 目标 1. 理解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尊重老师,有效沟通。 2. 认识到在校园生活中,师生间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促进校园和谐。 3. 在日常生活中,妥善处理与老师的关系,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 学习 重难点 消除与老师交往的戒备感和羞怯感,通过敢于寻求帮助,获得对师长、校工的亲切感,礼貌且友好地与师长相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感受积极愉快的校园生活。 课前 准备 PPT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课前导入 1、播放视频:一起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小小分享 你每天经过老师窗前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你所看到的场景里哪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 3、经过老师窗前 (1)时间已经很晚了,老师还在和家长沟通。 (2)每次经过都看到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她好辛苦呀,总有批不完的作业。 (3)每次经过老师的窗前,我都能看到老师温柔的笑容。 (4)每次经过老师的窗前,我都听到老师细心的叮嘱、关心学生。 学生观看视频 指导:导入新课内容,遇到困难找老师 老师的帮助 活动一:我和我的老师 在和老师的相处过程中,你一定曾经获得过老师的帮助吧,你还记得这些故事吗? (1)有一次上完体育课以后,我怎么都找不到自己的水杯,是体育老师帮我找到的。 (2)一天,水龙头坏了,我马上报告给经过的老师,老师马上联系水电师傅修好了。 (3)有一次我感到身体不舒服,老师细心地照看我并带我到传达室给妈妈打电话。 (4)有一次早上我没有吃早餐导致头晕,老师知道了以后马上出去买了早餐给我。 教师总结:老师,是除了父母家人以外,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他不仅认真地教导我们学习,还像妈妈一样照顾着我们的身心。 活动二:考考你 遇到这些事,可以找谁来帮忙? (1)跑步摔伤了膝盖 (2)教室里的风扇坏了 (3)班级里面有一大堆不要的废纸,直接扔掉太浪费。 (4)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