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0505

一上第四单元第15课《我们不乱扔》第2课时备课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89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单元,15课,我们不乱扔,课时,备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我们不乱扔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内容 分析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环境保护与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篇章。第 2 课时在延续第 1课时对环境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于学生日常生活中“不乱扔”行为的实践与内化, 旨在通过具体情境与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课标 分析 1、帮助学生理解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乱扔垃圾的法律后果。 3、引导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情 分析 当前学生群体普遍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知,但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尚待提升。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缺乏自我约束和对他人影响的考虑。因此,本课需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学习 目标 认同环境保护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理解个人行为对环境的直接影响。 培养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道德情感,树立“不乱扔”的文明风尚。 了解并遵守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法规,认识到乱扔垃圾是违法行为。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明确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主动参与到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动中来。 学习 重难点 理解“不乱扔”的重要性,掌握并实践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形成长期稳定的环保习惯。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霍乱是怎么感染的 说一说霍乱病毒是怎么传染开来的呢?后来,霍乱病毒怎么被消灭的?从视频的故事中,你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预设:不讲公共卫生,就是会细菌、病毒横行,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不再安全。 观察学生的讨论参与度,评估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环境变化原因的理解。 对于讨论不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其参与。 对于不理解环境变化原因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讲解或展示更多图片进行引导。 找 一 找病毒和细菌藏在哪里? 预设:我们乱扔的垃圾里,人们的鼻涕当中,没喝完的牛奶中,厨房湿漉漉的抹布上,人类的粪便里...... 说一说怎样才能远离病毒和细菌,保护自己的健康。保持公共卫生,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社会小观察(展示漫画) 随地乱吐、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上完厕所不冲厕所、对着别人打喷嚏 小组活动 你还发现了哪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呢? 分组活动:各组进行调查,并记录下来吧。 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是否能准确指出乱扔垃圾的危害及法律后果。 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其法治观念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情况。 观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评估学生是否能从不同场景出发,提出具体的环保行为。 对于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案例或引导性问题,帮助其理解。 对于讨论不积极的小组,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引导讨论方向。 观看视频:乱扔垃圾惹的祸 分组讨论 不讲公共卫生危害大,针对这些不文明现象,你有 什么好的建议呢? 文明之花盛开…… 我们做到一条,就给一个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到学期末时,看看自己能收获几瓣花 通过小组汇报,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观察学生的表演,评估他们是否能正确展示环保行为。 对于情感体验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引导,帮助其深入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垃圾分类,并拍照记录。 实践型作业 培养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1、不讲卫生的现象 2、不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