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0520

一上第二单元第6课《拉拉手,好朋友》第 1 课时备课设计

日期:2025-04-27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913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单元,6课,拉拉手,好朋友,课时,备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3.13 课题 《拉拉手,好朋友》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1 内容 分析 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第六课“好朋友,拉拉手”的内容。 主要包括让新入学小学生了解身边的同学并能快速的去交到自己的好朋友。 课标 分析 1.政治认同: 初步形成对班级集体的归属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道德修养: 学习更多的交友方法,感受交友的快乐,从而获得与同伴交往以及适应新校园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3.法治观念:发现和自己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遵纪守法。 4.健全人格:克服与同伴交往的胆怯心理,初步学习结交新朋友的基本技能。 5.责任意识:回忆与同伴的交往经历,获得交友经验,珍惜友谊。 学情 分析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道德与法治》中的《拉拉手,好朋友》一课,旨在帮助学生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学会与人交往。针对这一学情分析如下: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和期待,但同时也可能表现出陌生感和羞怯感。他们喜欢交朋友,爱分享快乐,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可能会因为不熟悉而感到孤独或不安。因此,这节课对于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身边的新同学、小伙伴,尽快融入班集体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的关爱和包办,可能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中规中矩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友谊的实质,培养合作与共享的精神。 在认知程度方面,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伙伴,但交往可能比较单一,对小伙伴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本节课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扩大交往面,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向朋友介绍自己,进一步适应小学新生活。 学习 目标 1、帮助学生克服与同伴交往的胆怯心理,初步学习结交新朋友的基本技能。 2、回忆与同伴的交往经历,获得交友经验,珍惜友谊。 3、感受交友的快乐,从而获得与同伴交往以及适应新校园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学习 重难点 1.通过游戏等活动熟悉自己的新老师、新同学。 2.发现与自己相同爱好的同学,掌握结交新朋友的方法。 课前 准备 PPT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课前导入 播放视频《亲宝乐园好朋友》 让学生感受到好朋友带来的开心和温暖 说出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开心 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回答,互相补充 我的好朋友 活动一:好友介绍会 你有哪些好伙伴?请你选择一位介绍给大家吧! (1)她是我的好伙伴,我们是唱歌时认识的,我们还喜欢一起看蚂蚁。 (2)她是我的好伙伴,我们两个是同桌,她经常帮助我,我也经常帮助她。 活动二:我的朋友圈 请以自己为中心,绘制朋友圈,并写上你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开心的事情。 欢欢:一起画画 美美:一起学书法 琴琴:一起阅读 彬彬:一起骑车 教师总结:不同的朋友陪伴我做不同的事情,收获不同的快乐,朋友多了,我们的快乐也更多了。 分享发言,并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朋友圈 预设:学生绘制较为困难 补救:引导学生思考,绘制自己的朋友圈,知道不同的朋友陪伴我做不同的事情,收获不同的快乐,朋友多了,我们的快乐也更多了。 我会交朋友 想一想 你是怎么交到这么多朋友的呢? 我们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呢? 活动一:一起来游戏 两名同学当渔网,面对面站好,手拉手并高举过头顶。其余同学当小鱼,一个接一个从网中穿过。拉网的人口中念道:“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个小尾巴……鱼。”然后用网套住一条鱼,被套住的即被淘汰出局,直到所有的鱼被捉住,此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