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59070

2015-2016北京课改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第18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共75张PPT)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44734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5-2016,PPT,75张,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18课,北京
  • cover
课件75张PPT。导入新课1988年,邓颖超已84岁高龄,能够在迟暮之年以如此心情叙述出昔日美好真挚的感情,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邓颖超与周恩来两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们看到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朗读课文,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写的内容;进而理解题目的含义,交代写文的原因,睹物思人。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默读、思考,给课文令拟标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甬道 澎湃 浮想联翩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 续不断。 yǒngpàipiān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 现出来。国艳、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作者简介: 邓颖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周恩来的妻子。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理清结构层次第一部分 看花思人 深情追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1)文中称谓由“他”转换到“你” ,有什么表达效果?考考你将第三人称“他”转换成第二人称“你”,与人直接对话,亲切而感人。 考考你短暂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十二年只是短短的一瞬。漫长但爱人离去,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所以“漫长”。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理清结构层次第二部分 回忆共度美好时光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2-6)曾记否?引出无尽回忆过渡句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 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表达了两位热血青年为革命献身的崇高精神。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 在所不惜。默读第八自然段,概括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相识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彼此都有印象) 相知觉悟社 (纯正友情) 相爱欧亚大陆,通信之间 (增进感情,定约) 理清结构层次第三部分 相识、相知、相爱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7-9) 文章的结尾一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考考你 “同志”指有共同的理想追求。考考你 “战友”指又并肩作战的友谊。考考你 “伴侣”指两人是亲密无间的爱人。 考考你理清结构层次第四部分 遥想过去深情一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10-11)理解主题 作者通过追忆与丈夫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课后题考考你 作者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考考你文章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看花思人,触发了对“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主人的回忆。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一个“又”字饱含无限深情, 触发了作者的深情回忆。鸿雁传花 寄花传情3、你到哪里去了啊?这句话是邓颖超与周总理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饱含着对”看花主人“的思念。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 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 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