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分、秒》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数学 三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时、分、秒》 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1 秒的认识 教材2-3页 认识时间单位“秒” 2 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材P4~5页 例1、例2 常用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经过时间 作业设计说明 (一)单元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分、秒,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并述说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意义,懂得遵守时间 学业要求: 1.认识时、分、秒,能说出钟表上的时间; 2.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 3.能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感悟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 4.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提示 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意义,丰富对量的体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离现代学生生活经验越来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也就越困难。因此,人教版遵循学生认知时间的“由中间向两端”和“由近及远”的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他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对于“时间”这一内容,教材分四次编排,具体结构如下: 年级与单元 课题 内容 一上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 二上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三上第一单元 时、分、秒 认识秒 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下第六单元 年、月、日 1.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3.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纵观纵观“时间”的教材编排,对时间的认识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编排的次序依次是认识整时、认识几时几分、认识几时几分几秒、认识年月日、了解24时记时法,整个认知过程紧密联系,层层递进。 本单元在认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首先,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其次是认识计量工具;再次,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估计方法;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不像长度、质量等概念那样直观,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科书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时间可度量的属性,掌握时间单位系统及测量工具,另一方面体验并估计时间的长短,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为学习24时记时法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时间单位离学生生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越困难。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三种指针的联动性,准确读出时间,相对来说较困难。因此,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其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运用实际模型,让学生能在操作中感受,并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在计算时间时,初次接触时刻和时段,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在表达上还有困难,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 (二)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三)课时内容及课时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