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2122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件 (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4-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28941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选择性,地理,高中,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第16周第1课时 ,共5课时,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古印度 古中国 古巴比伦 古埃及 a.位置: 地处北温带、河流中下流平原地区 b.气候: 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c.地形: 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 便于聚落定居。 d.土壤: 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e.水源: 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2、古国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 思考 (1)有些区域的自然条件虽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孟加拉国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国家之一。 2、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3.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思考1: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 都江堰附近区域年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位于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变化明显,河流在山区流速快,进入平原流速变慢; 易发生旱涝灾害;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缓解旱涝灾害。 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 西边为宽而浅的外江 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鱼嘴: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 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 水位较低时, 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石便流入外江(排沙),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宝瓶口:约束进入成都的水量。 思考2: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作用。 “深淘滩”: 保持河道深度,使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适中,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 “低作堰”: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起到排沙、泄洪的作用。 “深淘滩”中的“滩”,指的是飞沙堰前至离堆的一段内江河道。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案例: (3)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古代与今天的主要功能差异。 (2)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影响。 ①该工程是顺应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 ②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岷江水可以自流入成都平原; ③防洪抗旱,减少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 ④为成都平原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⑤不存在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在古代为水利工程,具有水利功能(防洪、灌溉); 在今天它既有水利功能,又具有旅游观赏功能。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能源分类 水能、风能、生物能、 潮汐能、太阳能 煤炭、石油、天然气、 核能 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 新能源 能源 性质 利用 状况 煤炭、石油、天然气、 水能、生物能 核能、风能、 潮汐能、太阳能 4.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其它的途径,并未阻碍其经济的发展。 瑞士是欧洲内陆山国,海拔较高,位于大河上游,缺少矿产资源和耕地。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A.山地多,原料、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B.钟表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劳动力技术熟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 C.旅游业、会展业发达,可以为钟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分析瑞士钟表产业的发展条件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