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3255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99910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有那么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 新课导入 陈子昂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写作背景 39岁 陈子昂 ,字伯玉,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作者介绍 青少年时 轻财好施 慷慨任侠 文明初(684年) 举进士 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 右拾遗 直言敢谏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两度从军 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 圣历元年 解官回乡,归隐前上了一篇表疏,人间疾苦与国家安危仍是他所念。 居丧期间 冤死狱中 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陈子昂的一生 登幽州台歌 唐 ·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 怆 然 而 涕下。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句式长短不齐 音节抑扬变化 古体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歌”属于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歌行体】,源于上古时期的歌谣,后发展为可以配乐演唱的诗歌形式。 歌行体特点 (1)篇幅可短可长。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穿插三言、五言、九言等。 过去 指燕昭王那样的明君和他招纳的贤士良臣 未来 后来的明君贤臣 译:往前不见燕昭王那样的明君和他招纳的贤士良臣,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贤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根据注释,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想到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指眼泪 译: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独自,孤独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粗笔勾勒,勾勒了辽阔悠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壮的意境。 抒发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直抒胸臆 神态描写 整体感知———赏析诗歌 时间角度 空间角度 诗眼 对比 对比 独自、孤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俯仰古今 时间绵长 1-2句赏析:①直抒胸臆,对比,②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③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奠定了全诗慷慨悲凉的感情基调。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三句: 空间辽阔 “独”字赏析:“孤独”的意思,是全诗的诗眼,渲染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凉苦闷的情感。 “悠悠”:辽阔、遥远的意思,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叠词,展现了登楼所见天地的辽阔、苍茫(意境),反衬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