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设计图案(1)》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本节课《设计图案(1)》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中的重要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程。教材以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将数学知识与艺术设计相结合,设计出具有美感的图案。本课不仅是对前一阶段图形变换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但缺乏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设计中的经验。他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动手实践能力仍需引导。此年龄段的学生对富有创意的活动兴趣浓厚,但可能在设计过程中出现思路局限或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因此,教学中需通过直观演示、分步指导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激发创作灵感。 1. 能综合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法设计简单图案,并描述设计过程。 2.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创造”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利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组合多种变换方式,设计出有创意的图案。 重点难点 教法:情境导入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借助方格纸直观演示,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含经典图案案例)、磁性图形卡片、实物投影仪。 学生:方格纸、彩色笔、直尺、剪刀、简单图形模板(如三角形、正方形)。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探究新知 练习巩固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上面各幅图案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① ② ③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1 A B 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说一说怎样由 得到图案A和图案B。 1 A B 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像这样再平移1次后,就成了图案B。 先把 向右平移1格得到图案A。 请把下面这个图案画完整。 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① 想一想,怎样才能由左边的基本图形得到右边的图案。 O O 把图①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 ① ① ② O O 把图②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 ① ① ② ② ③ O O 把图①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 ① ① ② ② ③ ④ 把图③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 ③ O O 把图②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 把图①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O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1. 知识梳理 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设计图案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情感升华 播放现代建筑中的几何图案案例,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与艺术、生活的紧密联系。 4.布置作业 1. 基础作业:用圆形和线段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图案(如地砖、窗帘),分析其设计方法并尝试仿制。 板书设计 设计图案(1) 1. 选基本图形 → 简单、易操作 2. 定变换方式 → 平移/旋转/轴对称 3. 重复组合 → 规律+创意=美! 教学反思 1. 部分学生可能过度追求复杂而忽略规律性,需在评价中强化“数学美”的核心标准。 2. 对操作困难的学生可提供“半成品”模板,通过补充关键步骤降低难度。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做中学”理念为指导,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学生深度参与,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创作过程,在培养空间观念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素养。 谢谢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