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3818

5.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3191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份,必修,2019,科版,牛顿,练习
    第1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7分,共70分11~1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合计100分。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力与运动的关系 1.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图,实验时,水平面上铺上不同的材料,将小车由斜面体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小车停止时距离斜面体底端的距离不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通过该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该实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如果小车与水平面间没有摩擦力,则小车最终会停止 实验时,将小车由同一高度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斜面体底端的速度相等 3.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甲、图乙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甲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图甲的实验为“理想实验”,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 图乙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图乙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题组二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4.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受到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条定律可能是错误的 向上抛出的物体,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一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否则不可能向上运动 5.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车的惯性 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增大人与座椅间的摩擦力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6.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中有“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对车不施加拉力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关于惯性最早的记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马力既竭”时马没有了惯性 “马力既竭”时车的惯性不变 马的拉力越大,车的惯性越大 马车速度越大,车的惯性越大 7.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  ) 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 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羽毛球筒向下运动过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 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综合提升练 8.如图所示为高速照相机连拍的自行车极限运动中某运动员在空中的情形,P为该运动员运动的最高点。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运动员能在空中运动一段距离,是靠空气推力维持的 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惯性先变小后变大 运动员做曲线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若运动到P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则立即沿PA方向竖直下落 9.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一定相碰 一定不相碰 不一定相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