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4816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3次 大小:1395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历史,初中,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历史解释: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衰亡的基本史实。 2.时空观念:通过《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分立情况。 3.唯物史观:理解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采用不同的治国措施所导致的不同结果,并由此分析唐朝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 4.家国情怀: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之间的联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学者韩升曾提到:“只有大唐才算得上真正的盛世,而一场孕育在盛世中的暴乱,使……看上去鼎盛完美的王朝瞬间千疮百孔,不能不让人深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暴乱,去探究唐朝走向衰落的过程与原因,从中吸取历史教训。 概述安史之乱 【知识生成】 背景 唐玄宗在位 ,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势力逐渐膨胀 概况 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 年,郭子仪等将领在回纥军队的援助下,平叛成功 影响 使唐朝国势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中央权力衰微,形成 的局面 ·知识点拨· 唐朝藩镇共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河朔型藩镇,为叛镇;二是中原型藩镇,为屏障型藩镇;三是边疆型藩镇,为军事型藩镇;四是东南型藩镇,为财赋型藩镇。与第一类藩镇相比,后 后三类藩镇与中央关系相对融洽,但有时也会兵戎相见。四类藩镇与中央之间合纵连横,使得藩镇割据的局面维持了百余年之久。 分析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之间的联系 【任务设计】 唐诗《山中寡妇》的大意是:一位妇人因丈夫当兵战死,独守于茅草屋中,身穿麻布衣,鬓发枯黄。养蚕的桑林已经残尽,田地已经荒芜,却还要向官府缴纳蚕丝与粮食。日常吃的是野菜、树根汤,烧的是带叶的枝条。可即使躲到深山无人处,也难逃脱赋税和徭役。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唐末农民生活所面临的困境。 【知识生成】 (1)黄巢起义 背景 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态势严重;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遭遇连年灾荒 过程 起义军在 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于881年建立大齐政权 结果 被 等人联合镇压 影响 给唐王朝以致命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图示归纳】 解读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分立的乱象 【任务设计】 通过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灭亡后,北方与南方分别出现了哪些政权 南北方政权出现的方式 有何不同 五代十国乱局的实质是什么 由此,使学生对五代十国形成一个时空观念,并能够把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联系起来进行历史解释。 【知识生成】 政权更迭 北方 五代:黄河流域先后出现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南方 十国: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和北方割据太原的 实质 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 表现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 ,北方人口大量迁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评价 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 因素不断增长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以下活动,对唐朝的衰亡展开了探究,请你一起参加,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任务一 【纵向比较,归纳唐朝变化趋势】 材料一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 ”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摘编自刘昫等《旧唐书·宪宗下》 (1)根据材料一,思考开元初和开元末,唐玄宗治国措施的不同。 任务二 【分析数据,述说衰落表现】 材料二  唐朝人口统计表(部分) 统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