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4817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0次 大小:1330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答案,七年级,历史,初中,统编,学年
  • cover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1.时空观念:识记唐朝时期各民族的大体方位以及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的时间等。 2.历史解释: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国家繁荣发展之间的关系。 3.史料实证:唐蕃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如布达拉宫、唐蕃会盟碑等。 4.家国情怀: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 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时期。那一时期,各族人民基本上能够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缔造了大唐盛世局面。那么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如何同其他民族交往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去探究唐朝政府维系民族团结的方式或手段,去了解各民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 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知识生成】 背景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 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请婚 概况 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知识点拨· 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方式:和亲与会盟。 历史见证:布达拉宫、《步辇图》、唐蕃会盟碑等。 分析突厥民族消亡之谜 【任务设计】 突厥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其强盛之时,曾建立了疆域广阔的突厥汗国,但到了8世纪后期,却悄然消亡了。其消亡的原因有哪些 以此引导学生对唐朝与突厥的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从民族交融与迁徙等角度去认识突厥的消亡。 【知识生成】 概况 突厥是6世纪中期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 时,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势力 与唐朝的关系 唐太宗时期 630年, 击败东突厥汗国。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 ” 唐高宗时期 唐朝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府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置 和 唐玄宗时期 唐朝联合漠北回纥等出兵平定了后突厥汗国 结果 突厥后裔逐渐西迁与当地部族融合,从此退出了我国北方的历史舞台 ·知识点拨· 唐朝维系与突厥关系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战争、册封、设置行政机构等;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目的在于巩固统治,维系社会安定。 概述回纥与唐朝的友好往来 【任务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宫词其一》:“明朝腊 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引导学生通过诗句的译文,分析唐政府与回纥的关系,概括唐朝与回纥密切交往的史实。 【知识生成】 概况 回纥是居住在 的游牧部落 与唐朝的关系 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接受唐玄宗册封,号 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曾出兵助唐平叛。后来回纥改名为 唐朝后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唐朝多用绢帛换取回鹘的马匹 结果 9世纪,回鹘汗国灭亡。余众一部分南下融入汉人等当地民众中,其他大部西迁到新疆地区,发展成为 先民的主体 对比渤海、南诏与唐朝的关系 【任务设计】 利用多媒体出示《唐朝后期形势和边疆各族分布图》,让学生找出渤海与南诏的地理位置,并概括他们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共同特点。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并学会对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知识生成】 (1)渤海与南诏 项目 生活 地区 统一 首领 与唐朝联系 渤海 我国东北地区 于7世纪基本统一各部 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册封为 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南诏 云南苍山洱海一带 南诏统一其他五诏 首领皮逻阁被唐玄宗册封为 崇尚儒学,多次派遣贵族大臣和子弟到成都求学   (2)唐朝的疆域四至 边疆开发 隋唐时期人,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疆域四至 东到大海,西到咸海,西北到 以东、以南地区,北达贝加尔湖,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南及 地位 成为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势力最强的国家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