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史料,感悟并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2.时空观念: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3.唯物史观:通过明朝政治腐败、张居正改革、清军入关等史实,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4.家国情怀:认识政治腐败与社会动乱的密切关系,培养关注时政的家国情怀。 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三帝称雄的局面:内忧外患的末世之君崇祯帝怀抱中兴梦想,试图挽救大明;李自成于陕西高举义旗,欲以大顺取代大明;皇太极在辽东建立清王朝,虎视中原。一位亡国之君,一位成功与失败同样悲壮的农民起义之王,一位开国大帝,他们三人的搏杀,隐含着多少历史机缘和人性悲剧!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17课,一起来探寻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 探究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 【知识生成】 (1)政治腐败:明朝 ,政治日益腐败。 (2)张居正改革 背景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控制力不断下降,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严重,民不聊生 措施 经济方面 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称为“ ”。它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 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其他方面 整顿 ,巩固边防,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结果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要点归纳】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之间是什么关系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之间是因果关系,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造成了社会动荡,百姓生活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 讲解李自成起义的故事 【知识生成】 原因 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 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矛盾异常尖锐 直接原因 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过程 起义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张献忠的队伍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口号 “ ” 发展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 。接着,李自成挥师直抵北京城下 明亡 1644年,明朝末代皇帝 在绝望中自缢,明朝灭亡 【历史解释】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梳理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知识生成】 (1)满洲兴起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以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 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概括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生成】 进入北京 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 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统治 统一全国 清军南下,陆续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 中央集权 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思想 推崇 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某校七年级(2)班学生编排了历史剧《崇祯之死》,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及教训,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 探究明朝的灭亡 【剧场排演】 时间:1644年3月18日晚至19日凌晨。 地点:北京紫禁城。 故事情节: 崇祯帝(对三个儿子)说:“如今北京城不保,你们去外戚家避藏吧。” 三个儿子跪别。 崇祯帝(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回道:“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 ”然后解带自缢身亡。 崇祯帝又下诏唤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 ”说完刺向长平公主,长平公主昏死过去。 崇祯帝在景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旁白读遗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