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4878

10 分类垃圾桶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赣美版(2025)美术一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20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分类,垃圾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美版
  • cover
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10 分类垃圾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0课“分类垃圾桶”紧密贴合生活实际,以常见的垃圾桶为主题,既承载了基础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又蕴含着深刻的环保教育意义。教材通过展示不同类型、造型的垃圾桶,引导学生观察形状、颜色、图案等美术元素,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与感知力;同时,促使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将美术创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用美术手段为环保助力的热情,为一年级学生开启一扇创意与责任并重的艺术之门。 二、教学目标 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观察、欣赏各类垃圾桶,提升学生对形状、色彩等美术基本元素的认知,能用简单线条与色彩描绘垃圾桶外观;引导学生理解垃圾分类知识,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有个性的分类垃圾桶作品,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创作乐趣,培养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品德。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类垃圾桶的外形特征,包括形状、颜色、结构等,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进行描绘。 让学生深入理解垃圾分类标识及对应类别,将其合理运用到自己设计的垃圾桶作品中。 四、教学难点 启发一年级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突破常规,设计出造型独特、富有创意的分类垃圾桶。 帮助学生在作品中巧妙融合美术元素与环保理念,使作品既有艺术美感又具实用教育价值。 五、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垃圾桶、图片、视频等直观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垃圾桶的多样形态与垃圾分类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法:创设校园、街道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垃圾桶的使用环境,加深对其功能与意义的理解。 启发引导法: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大胆创新,解决创作难题。 小组合作法:安排小组讨论、合作创作环节,培养学生交流协作能力,碰撞创意火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提前在教室角落放置几个不同造型、颜色且带有明显污渍、破损的普通垃圾桶,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环境,提问:“同学们,今天咱们教室里好像有点不一样,大家快找找看,发现什么啦?”待学生指出垃圾桶后,教师接着问:“这些垃圾桶看起来怎么样呀?”学生会纷纷说出脏、破等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入手,利用不太美观的垃圾桶引发学生对日常物品状态的关注,激发他们想要改变现状的欲望,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整洁美丽的校园、街道画面,画面中垃圾桶摆放整齐、干净漂亮,垃圾分类有序进行,随后提问:“大家更喜欢哪种环境呢?那要让咱们周围一直美美的,这些垃圾桶可有着大作用,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认识认识它们,还要动手把它们变得更漂亮、更有用,好不好?”学生们定会兴奋回应。 设计意图:通过鲜明对比,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垃圾桶对环境的重要影响,感受到美好环境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学习、创作的积极性,为后续课程奠定情感基础。 (二)新授(知识探究) 认识分类垃圾桶外观 教师依次展示不同类型(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垃圾桶实物,引导学生围坐观察,提问:“同学们,快瞧瞧这些垃圾桶,它们长得一样吗?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看到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有的学生会说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高高的、方方的,绿色的厨余垃圾桶肚子大大的等。 设计意图:实物展示给予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近距离观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垃圾桶外观差异,为后续绘画、设计积累素材。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不同风格、地域的分类垃圾桶图片,有卡通造型、复古风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