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5435

2025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题型突破能力提升3_2探究类实验(原卷版+解析版+57页讲解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49189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ppt,讲解,解析,原卷版,实验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题型三 实验与探究题 类型二 探究类实验 考向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2024·河南)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甲  乙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的光路(或对每次记录的光路进行编号)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反射角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小明想: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在平面镜上方喷烟雾,看能否观察到反射光 。 考向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2024·江西)某同学的爷爷跟着电视节目学习太极拳时,因教练面向观众授课,爷爷总是把左右动作做反。在该同学的建议下,爷爷向后转身,面对墙上镜中的电视画面学习,有效地矫正了动作。为了帮助爷爷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分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图1 图2 表一 实验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格数/格 像到平面镜的格数/格 1 2 3 【证据】 (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竖直 放置在方格纸上。 (2)将一枚棋子作为物放在镜前两格处,取另一枚棋子在镜后移动,直到它与物的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记录此时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 (3)改变物到镜面的格数,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关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 距离 关系。 (4)请你在虚线框内设计记录上述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一)。 (5)如图2为两枚叠放的棋子,将其放在镜前,取数量适当的棋子叠放在镜后并移动位置,直到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此时镜前与镜后棋子的数量。 (6)改变叠放的棋子数量,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结果如表二: 表二 实验次数 平面镜前棋子的数量/枚 平面镜后棋子的数量/枚 1 2 2 2 3 3 3 4 4 【解释】 (1)根据表二,每次实验镜后棋子与镜前棋子的数量 相等 ,且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借助方格纸可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交流】分享完上述实验过程后,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该同学与爷爷面对面玩起了“照镜子”的游戏。该同学扮演物举起左手,爷爷扮演镜中的像应举起 右 手。通过实验和游戏,爷爷明白了用镜子矫正动作的原因。 考向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2024·贵州)如图,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高度为6 cm的F形光源、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像的高度反映像的大小。 (1)若要测量光源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将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三次成倒立实像的相关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 大 ,像变 大 。 物高6 cm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30 20 15 像距/cm 15 20 30 像高/cm 3 6 12 (3)继续移动光源至物距为6 cm时,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光屏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光源的像,此时能否用(1)问中的测量工具直接测出观察到的像高?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 (4)若保持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 cm不变,仅移动凸透镜改变物距,则表中第 2 次实验的成像情况不能探究,理由是 物距加像距只有40 cm,光屏承接不到像 。 考向4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4.(202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