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炼字 常考炼字类型 传神显旨的词 即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引人联想的字词。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就属于这类词语,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动静 转化 的词 即诗歌借助于某一字词,形成了动静情景的转化,这一类词语也是品析题目中考查的重点。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怒”二字化静为动。山本是静止的,一个“聚”字,就写出了山峦众多、连绵的态势;河水澎湃,本是自然现象,然而一个“怒”字,便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这一类词就是动静转化的词。 表达 心情 的词 即诗歌中最能够表达作者情思,蕴含意旨的字词。如李清照的《武陵 春》中,一个“愁”字,便是作者精心推敲而得的。抓住了这一个字, 整个作品传达的情感也就显露无遗了。 叠音 妙用 的词 诗歌语言凝练,最忌重复,然而有些诗歌却在叠字上下功夫,这些叠字 也会成为品析题目中考查的重点。叠字,巧妙利用汉语的音律特点,通 过汉字的叠加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样既能收到增强音节美的效果,又具 有强调作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颜色 渲染 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事物的色彩感和画面感,能起到渲染气 氛、烘托情感的作用,因而品析这一类词也是炼字题目中考查的重点。 1. (八上《唐诗五首》P63思考探究)《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 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 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2. (2023·菏泽中考)赏析“柳叶微风闹”中“闹”字的妙处。 3. (2024·山东中考)小元选择本诗参加“诗意中国”古诗文朗诵会,老师建议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中“唯”“但”二字要重读。请你简要说明这样朗 读的理由。 4. (2024·贵州中考)词中“□”处,有人推测是“时”字,有人推测是“急” 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词内容阐述理由。 ×字是……意思/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现了……事物(人 物、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人物)……的情感/烘托了……的意境。 (2024·山东中考) 出塞 王褒①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馀蒲②。 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③。 【注】①王褒: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北周文学家。②馀蒲:指西域蒲 类国的遗迹。③来送月支图:指西域月氏国遣使来贡、臣服汉朝。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第二句气势不凡,写诗人千里远行,驰骋塞外,写法上与“万里赴戎机”相 似。 B. 五六句写诗人想象古战场和当年蒲类国的情景,饱含着对麾下将士的深切同 情。 C. 七八句使用“月支图”典故,用历史往事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言简意 丰。 D. 本诗描绘了塞外风貌,表现了征客心境,和王维的《使至塞上》同属边塞题 材。 B 2 创新设问 小元选择本诗参加“诗意中国”古诗文朗诵会,老师建议“塞禽唯 有雁,关树但生榆”中“唯”“但”二字要重读。请你简要说明这样朗读的理 由。 “唯”“但”两字都意为“只有”,两句诗写的是在边塞,除了大雁,几乎看不 到其他的飞禽;而在这关口,也只是生长着榆树。重读“唯”“但”更能表现边 塞的荒凉和战士们的孤独与坚韧,寄托了诗人对战士们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赏句 了解名句类别 名句虽然看起来林林总总,异彩纷呈,但按其写作的目的和阐述的内容来 分,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写景类、抒情类、言理类。鉴赏时只要能按照分类,将 “景”扩放,将“情”细化,将“理”说透即可。 写景类 可以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