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扩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不同的材料,能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2.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方法,应用到作文当中。 3.通过扩写训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把握材料的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教学难点: 将所学的扩写方法应用到作文当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学习扩写。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阅读不同的材料,能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2.总结不同文 体的扩写方法,应用到作文当中。3.通过扩写训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扩写的原则和方法 文段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 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 文段 2: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 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 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 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 命的快乐。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 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 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选自《女娲造人》 发现: 文段 2 篇幅加长,内容上增添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和人造出后的欢欣场面,还有女娲的 心理活动。让人感觉到故事更生动,女娲也不再是与人充满距离感的女神了,而是极富人性的 母亲。 1.扩写定义 (什么是扩写) 扩写就是把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 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那么,扩写是不是只要能使原文篇幅变长、内容变多,就可以随意增加文字呢?当然不 是。扩写的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请大家翻开课本第 15 页,仔细阅读,看看扩写有什么方法。 1 2.扩写的原则和方法(如何扩写) 就如何扩写,教材提出了扩写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忠于原文。具体阐释: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 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 第二,找准扩写点。具体阐释:切忌平均用力,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 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 第三,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 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 除这三点外,老师还要强调一点,不同的体裁的文章,扩写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① 记叙性文章: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② 说明性文章: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说明对象的介绍 ③ 议论性文章: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三)记叙性文章扩写 阅读下面材料,将其扩写为一篇记叙性文章。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 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 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 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思考内容: ① 人物形象:重耳、狐偃、乡下人。 ② 主要内容:重耳拜土。因“土块”引发的重耳由大怒到磕头致谢的故事。 ③ 中心思想:“土块”是国土的象征,对于晋公子重耳来说意义非凡。 ④ 最后,我们要确定扩写重点。 (四)佳作展式(点评鉴赏) 1.习作展示:《重耳流亡》 ①一队车马,在黄土平原上仆仆奔驰。他们虽然仗剑驾车, 浩浩荡荡,但实际早已疲惫 不堪,饥饿难耐。他们是晋国公子重耳和随从大臣们,此时他们正行进在逃亡的途中。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