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6866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1638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三,发展,七年级,历史,初中,统编
  • cover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明代,在浙江桐乡县,若地方官员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官员出身举人,他们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用指南针导航,有效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在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得益于 ( ) A.明朝经济的繁荣   B.统治者大力支持 C.航海技术的高超 D.郑和的英明领导 3.故宫博物院藏品《丝路山水地图》绘制于16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古代具有实际科学意义的最早地图。下列典籍中和此图产生于同一朝代的是 ( )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资治通鉴》 4.《本草纲目》记载曼陀罗花:“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材料体现了李时珍 ( ) A.重视传统经验的总结 B.选材着眼于现实生活 C.实践求证的科学精神 D.探索中不断追求创新 5.清朝建立后,昔日浴血厮杀的长城沿线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反映出清朝时期长城 ( ) A.规模宏大,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B.设施完善,是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C.历史悠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D.功能转变,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6.有学者指出:“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政务,只寻欢作乐,对国家政务漠不关心,君臣之间处于隔绝状态,即在位君主和廷臣见面交接甚少。”这种状况 ( ) A.不利于君主集权 B.促使相权转移 C.造成了外戚专权 D.导致倭寇犯边 7.明成化七年(1471年),朝廷开始在芜湖设置榷关交税,四面八方的商人和船队齐聚芜湖,带来了丰富的商品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推动了芜湖工商业的发展。这体现出影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 B.交通环境 C.商品种类 D.经营理念 8.下表所示是我国北方某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的变化。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项目 明清以前 明清时期 粮食作物 粟、小麦、大豆 粟、小麦、大豆、玉米、甘薯 经济作物 棉花、桑、麻 棉花、桑、麻、烟草、花生、向日葵 A.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B.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C.北方商业市镇的发展 D.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9.“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这是对《红楼梦》问世后流传情况的记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君主专制的不断削弱 B.商品经济的逐渐衰落 C.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D.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10.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据此可知,京剧脸谱 ( )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二、综合题(共30分) 11.(8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唐朝中央机构   图二 明朝中央机构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文化专制制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固然曾对某朝某代的社会结构的稳定起过作用,但是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其结果禁锢了思想,阻碍了学术的进步,使社会闭塞,严重阻碍中国文化健康发展。 ———摘编自李宁艳《浅议明清文化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中央机构的制度名称。(1分)与图一相比,图二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具体表现,(2分)并概括材料中作者对文化专制政策的看法。(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1分) 12.【原创】(12分)阅读材料,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