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97091

第3课《安塞腰鼓》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4-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46256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课,安塞腰鼓,课件,3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塞 腰 鼓 安 刘成章 部编版 · 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富有节奏和激情的语言。 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美,学习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感受生命的壮美。 腰鼓的来源 远古时代,黄河各流域部落的男性常用一截中空的树干包以羊皮,携在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在秦朝为了防止其他游牧民族侵犯疆土,每个士兵身上都背着鼓,用于警报。在和平年代则用于民众欢聚、求神祈福。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文化知识 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上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起源于陕西安塞县,最早可上溯至秦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表演时,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充满着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观者惊叹陶醉,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视频欣赏,感受生命律动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作品《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是该集中的一篇。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崇尚追“土”(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形式上向“信天游”靠拢。 作者名片 活动情境 最近各地文旅纷纷云旅游,吸引游客。陕北文旅也加入阵营,推广安塞腰鼓。 请你认真研读《安塞腰鼓》,助力民俗文化发展,争当优秀的民俗推荐官! 听腰鼓之声 品腰鼓之“好” 传腰鼓之魂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听·腰鼓之声 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表演前 第一部分(1—4) 表演中 第二部分(5—27) 表演后 第三部分(28—30) 1.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形容你的听读感受: “ ”的安塞腰鼓! 壮阔 豪放 火烈 2.思考:文章鲜明地分为哪三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安塞腰鼓的? 听·腰鼓之声 这三个部分应该分别怎样去朗读? 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应满怀期待之情,读得沉稳些,平缓而不乏力量。 表演前(1-4) 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整体要读得激越、昂扬、饱满、迸发、快而有节奏感,刚健有力。 表演中(5-27) 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要读出表演突然结束后,观者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轻声。 表演后(28-30) 听·腰鼓之声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直接赞美安塞腰鼓,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一共出现了几次? 好一个安塞腰鼓! (13)好一个安塞腰鼓! (17)好一个安塞腰鼓! (22)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24)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4次: 文章四次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作用? 思考探究 结构上:作为文章的情感线索,贯穿全文; 将第二部分(5—27段)自然分层,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之美。 内容上:间隔反复,使安塞腰鼓的内涵不断加深,突出了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美。情感逐步加深,表现了作者由赞叹到称颂到热烈讴歌的情感发展。 品·腰鼓之“好” 好一个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好”在哪里?(这四句话将第二部分分成了哪几层?) 好在———奇丽的舞姿 好在———激昂的鼓点 好在———击鼓的后生(18-22) 好在———雄壮的鼓声(14-17) 表演中 第二部分(5—27) 好在———宏伟的场面(5-13) (13)好一个安塞腰鼓! (17)好一个安塞腰鼓! (22)好一个黄土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