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 3.欣赏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理解设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掌握相关的重要词语、通假字和特殊句式。 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导入 1.历史上的谏臣故事 比干:挖心 →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 楚怀王:昏君 魏征:死谏 → 唐太宗:明君 2.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听讲。 2.思考问题。 1.激发导入,引 入课题。 2. 明确 学 习 目 标。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 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 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著称,不仅是一 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 家的政治家。 故事: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 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 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 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 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 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 1.听讲。 2.思考问题。 3.做笔记。 了解相关资料, 为理解文章做 准备。 侯。 3.齐威王 齐威王,齐国国君,励精图治,修明政治,是一 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三、自学指导,分步探究 (一)跟读课文,读通读顺 要求:(1)正音。 (2)注意朗读节奏、情感。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播放《邹忌讽齐王纳谏》朗诵文件,多媒体显示: Yì zhāo guān kuī jī cháo jiàn 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二)疏通文意,通译全文 1.重点字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 . . .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旦日 明日 弗如远甚 . . 妾之美我者 私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 . . 莫不私王 左右 王之蔽甚矣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 . . . . . 闻寡人之耳者 时时 门庭若市 期年 . 皆朝于齐 时时而间进 战胜于朝廷 . . 2.通假字: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 3.特殊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忌不自信。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王之蔽甚矣。 (三)梳理内容,理清思路 (第 1 段)比美 (第 2 段)进谏 (第 3 段)赏谏—朝齐 1.跟读课文,标注 字词。 2.借助注释,疏通 文意。 3.圈点勾画,整理 笔记。 4.再读课文,梳理 线索,理清思路。 1. 达成 课 时 目 标一。 2. 达成 课 时 目 标二。 四、布置作业 1.梳理本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整理归纳本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及相关句式。 按要求认真完成 作业。 落实巩固教学 重点、难点。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 3.欣赏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理解设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课时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