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网络改变生活》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在网络生活中,要遵守社会公德,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负责任的网民。 法治观念: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生活中要养成守法观念,懂得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重点 网络在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难点 网络的弊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问卷调查:视频《我们都是“云”中人》 思考: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假如没有网络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不能及时与家人、朋友去的联系,沟通受到限制; 不能快速收集资料、处理相关信息; 不能及时了解最近的时政新闻; 出行不便、购物不便等。 网络体现在方方面面,引出本课主题—网络改变生活 预习导航: 1.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3.网络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观看视频,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讲授新课 第一目标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探究一 小明的周六一天 思考:请分别说明网络有那些优点?请举例说明。 8点:小明收到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发的作业信息以便完成假期作业。 提示: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10点:在社交网站认识了远在英国的同龄人,他们在社交网站上有聊不完的话题。 提示: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12点:妈妈出差、小明利用“饿了吗”软件点了一份自己喜欢的饭菜,既方便又快捷。 提示: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 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笔记: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第二目标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探究二:小明周日的一天 思考:请分别说明网络有那些优点?请举例说明。 8点:晨跑后,小明利用手机软件解锁共享单车,享受新业态和产业带来的生活改变。 提示: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思考:“互联网+”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11点:回到家,小明浏览中国政府网上“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关心国家时事,并对政府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 提示: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12点:小明打开爱奇艺观看美剧《老友记》,既有趣又可以学习英语,帮助自己感受美国的变化。 提示: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网络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笔记: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 ②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第三目标 网络的消极影响 探究三:“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