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营养物质 供能物质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非供能物质 水 维生素 无机盐 有机物 无机物 回顾旧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主要的能源物质 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 有机物 无机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提供能量 回顾旧知 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 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良好溶剂;提供液体环境; 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参与和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3 学习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 口腔 舌 牙 唇 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1.馒头从咀嚼到下咽之前有什么变化? 2.口腔中哪些结构参与馒头的变化?各有什么作用? 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 将唾液和食物充分搅拌、混合 合作探究 消 化 1 6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小分子物质 细 胞 吸 收 大分子物质 分解成小分子 食物 直接通过细胞膜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 题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 表达与交流: ①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 ②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牙、舌、唾液各起到什么作用呢? ③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 题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 表达与交流: ①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②馒头在口腔中变甜过程中,牙齿将馒头切断、磨碎;舌一方面配合牙齿的咀嚼,另一方面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③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制订计划: 9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淀粉遇碘变蓝, 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视频: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 实验结论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碎馒头+唾液 碎馒头+清水 馒头块+唾液 1 2 3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唾液淀粉酶)有关。 淀粉 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1、其中两块馒头切碎的目的是什么? 2、取唾液前为什么要漱口? 3、变蓝说明什么,不变蓝又说明什么? 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 (物理消化) 减少口腔中的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变蓝有淀粉 不变蓝没有淀粉,淀粉被消化 4.本实验有几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哪些问题? 两组对照,分别为1号和2号,1号和3号。前者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后者探究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 口腔初步消化淀粉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 唾液分泌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 物理消化 化学消化 淀粉 麦芽糖(甜) 唾液淀粉酶 口腔 5、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联系: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促进淀粉的消化。 区别: 7、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6、为什么要水浴加热5—10分钟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一定的时间。 37℃左右时酶的活性最强,消化能力最强。 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8、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变化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所以咀嚼馒头会感觉有些甜味。 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 联系生活 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