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2649

2.4 体温稳定的调节(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日期:2025-09-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42256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调节,稳态,必修,选择性,2019,苏教版
    第四节 体温稳定的调节 [学习目标] 1.简述体温的概念、产热和散热的途径。2.概述体温的调节过程。 1.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体温:是人体_____部位的平均温度。 (2)常用测量部位:直肠、口腔和_____。 其中_____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核体温。 (3)热量平衡 (4)人体的产热 ①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由糖类、_____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的。 ②基础状态 ③基础代谢: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_____的生命活动,能量代谢比较_____,这种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④从影响体温的角度看,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_。 ⑤产热途径:细胞代谢产热、骨骼肌运动产热和骨骼肌_____产热。 (5)人体的散热 ①主要散热部位:_____。 ②散热途径 a.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主要通过_____、_____和_____等方式散热。 b.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主要通过汗液_____散热。 c.其他散热途径:呼气、排尿、排便等。 ③人体调节散热的方式 a.人体是通过调节皮肤的_____来控制皮肤散热量的。 b.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_____,血流量_____,散热量_____。 c. 2.体温稳定的调节 (1)调节方式:_____调节。 (2)寒冷环境 (3)炎热环境 4 发热 (5)人体体温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 ①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_____。 ②当体温过低时,酶的活性_____,代谢速率变慢,生命活动受到影响;当体温过高时,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也会出现异常。 (6)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_____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身体健康。 3.行为性体温调节和自主性体温调节 (1)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都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2)人类或其他恒温动物区别于变温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具备_____体温调节功能。 判断正误 (1)人体的体壳体温和体核体温都是相对稳定的(  ) (2)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其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 (3)下丘脑是体温感觉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 (4)某人发高烧时,体温维持在38.5 ℃,说明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5)动物均存在行为性体温调节和自主性体温调节(  ) (6)寒冷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减少(  ) 任务:人体体温调节 1.尝试绘出人体散热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并分析比较25 ℃与10 ℃条件下机体产热量的大小关系。 _____ _____ 2.当环境温度由25 ℃降至10 ℃时,人体内酶的活性怎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_____ _____  关于体温调节的三点理解 (1)人体通过调节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热少,散热也少。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都是相对调节前而言的。 (2)体温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为“温度的变化”而不是“冷”“热”本身。 (3)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不断升高,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仍等于散热。 1.(2022·浙江6月选考,14)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2.人体被某病毒感染后一般会引起发热,如图为在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机体通过体液调节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 B.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骨骼肌细胞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C.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使体温升高至38.5℃ D.有的患者还伴有肌肉酸痛和头疼,产生这两种感觉的部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