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1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教学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教材分析】 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由引言和三框构成, 引言与第九课第二框内容相衔接,概括讲述了诉讼活动央中当事人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阐述了句法机关、当事火等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合理运用证据规则的重要意义。 第一框“正确行使诉讼权利",介绍了当事人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并且诉讼权利的行使受到司法机关的充分保障,重点阐明了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申请回避、上诉三项诉论权利的主要内容与作用,阐释了法律援助的基本含义、获得方式、适用范围与申请程序等; 第一框“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包括两目。第一目“诉讼权利面面观”,说明当事人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并且司法机关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阐明委托诉论代理人或解护人、申请回避、上诉三项诉讼权利的主要内容与作用。第二目“寻求法律援助",介绍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背景和意义,阐释法律援助的基本含义、获得方式、适用范围、申请程序,阐明未成年人获得法律援助的特别规定。第二目是第一目的补充与延伸,介绍了为无法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的当事人提供无偿、专业法律服务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1、明确公民享有的主要诉讼权利,能在具体案例中运用自己的诉讼权利。 2、刨析典型案例,增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消除对“打官司”的畏惧。 3、理解国家的法律援助制度,帮助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学会寻求法律帮助。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国家依法维护公民在诉讼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科学精神:理解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理解当事人的诉讼权。 法治意识:了解正确行使诉讼权利的要求,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运用。 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树立权利意识。 【教学重点】 1、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有哪些 2、法律援助制度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这些诉讼权利。 2、法律援助的申请。 3、法律援助的实施。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知识体系导入 从诉讼权利、诉讼程序、诉讼证据三个方面阐释诉讼制度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方面———诉讼权利 出示课题: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总议题:如何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议题一:明确诉讼权利内容保障合法权益 议题二:解析法律援助制度获取维权机会 第一幕:诉讼权利面面观 议题一:明确诉讼权利内容保障合法权益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国开行原副行长何兴祥受审:受贿6636万 违规发放贷款18亿》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被提起公诉的何兴祥为何享有诉讼权利?这说明作为当事人,享有哪些诉讼权利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因为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办理任何案件均应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因素的影响,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重要宪法原则在诉讼领域的体现。享有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权利,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回避制度。 一、诉讼权利面面观 1、保障诉讼权利 为充分保障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司法机关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这些诉讼权利。 2、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 ①适用情况: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无暇参加诉讼活动等问题。此时,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诉讼。 ②诉讼代理人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