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3180

6.1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36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文章语言,了解鲁迅语言的特点。 2.通过分析细节描写,进一步了解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3.汲取榜样力量,赓续时代使命,传承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汲取榜样力量,赓续时代使命,传承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文章语言,了解鲁迅语言的特点。 导入 《纪念刘和珍君》 通篇焚烧着悲与愤的火焰:悲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惨死,愤反动政府及其帮凶的残暴无耻。本文精炼深刻的语言表达和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照出了鲁迅先生的匠心与真情。 赏析鲁迅语言特点 (一)反讽 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 2.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魂的伟大呵! 3.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二)鲜明的矛盾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 4.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故乡》) (三)比喻 1.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2.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3.“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三、分析细节,体会效果 (一)引入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人群中间,有一个姑娘特别引人注目。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这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的一段描写。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女孩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化为灰烬, 但她面对死亡却无所畏惧,她笑了。面对那些惨无人道暴徒们,她笑了。 正值青春的女孩用微笑面对苦痛悲惨的人生。 她的微笑反衬出了集中营的黑暗,也象征着希望。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的微笑温和也令人难以忘怀。 (二)刘和珍人物形象及表现特点 1、文中一共几次写到刘和珍的笑容? (1)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2)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3)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4)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2.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有什么用意? (1)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广有羽翼”,强调环境的特殊和对手的强大;想象中的“桀骜锋利”,强调作者的感受差异;突出表现了刘和珍外表温和、内在刚强、勇于斗争。 (2)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无惧自身生活困境,无惧反动势力的刘和珍在虑及母校前途时黯然泣下。这不是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