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4535

第8课 北宋的政治-部编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 课件(共33张PPT+视频)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082890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视频,PPT+,33张,课件,下册
  • cover
(课件网)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知道北宋建立及统一的相关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01 02 03 知道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能辩证分析崇文抑武方针。(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感受士大夫救国家于危难中的决心和情怀。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温故知新: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本课目录思考,北宋建立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加强统治的? 巩固统治 藩镇割据 武将专权 加强中央集权 崇文抑武 王安石变法 改革弊政 人物 官职 事件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战略 影响 阅读教材P44:补充北宋建立及统一的相关史实。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 殿前都点检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东京) 979年 先南后北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对比唐宋疆域图,思考:北宋实现全国统一了吗? 没有。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实现了局部统一。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地方权力过大,中央势弱。 收回地方政府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集权于中央。 强干弱枝 材料三: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宋史·职官志》 根据材料思考,宋太祖是如何收其精兵的? 调兵权 统兵权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材料一: 文臣统兵,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更戍法 根据材料思考,宋太祖 是如何夺其权的? 材料一: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而宰相遂不获预闻兵士……又财物归之三司,亦非宰相所得预。———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太祖曰: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 《宋史·职官志》 二府三司制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根据材料思考,宋太祖是如何制其钱谷的?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知识总结:填充表格内容。 中央集权 措施 军事 (收其兵) 政治 (夺其权) 中央 地方 经济 (制钱谷) 影响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文臣担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①解初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 从唐朝到宋朝,武将和文官的地位出现了什么变化? 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 武将地位下降,文官地位提高;崇文抑武的政策。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汪洙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崇文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