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4639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部编版2025八年级下册历史 课件(共39张PPT+视频)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772697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视频,PPT+,39张,课件,下册
  • cover
(课件网) 科 技 文 化 成 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目 录 CONTENTES 大国重器扬国威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创新科技为人民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百花齐放争斗艳 ———文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史料分析的方式阐述“两弹一星”的发展原因,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通过指导梳理我国在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01 学科素养目标 02 03 了解“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杂交水稻与青蒿素的伟大成就;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扩大。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他们的品质,认识科学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家国情怀) 壹 大国重器扬国威 Q1:“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原子弹 :核裂变 氢 弹 :核聚变 ● ● 带有弹头和动力装置的高速飞行器 ● 人造地球卫星 ● 核弹 导弹 ● ● “两弹” “一星” ● ●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 Q2: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1964年 10月16日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两弹一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两弹一星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一:1950年11月30日,美国合众社报道,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 ……1953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唐国东:《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99年) 国际形势 帝国主义核威胁 国防需要 积极防御 客观要求 提高国际地位 原因 横空出世,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 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们遇到了怎样的难题? 材料一:1960年,进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处在饥饿的边缘。有外国人嘲笑说,你们中国穷的五个人穿一条裤子,还想搞什么导弹、原子弹。 材料二: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了与我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将重要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并停止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材料三: 经济困难 专家撤走 环境艰苦 经过 “两弹”元勋 —邓稼先 各国原子弹与氢弹成功研制的时间间隔 法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中国 8年零6个月 7年零3个月 4年零7个月 不到四年 2年零8个月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代表人物 “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钱学森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中国多方面的努力下回到中国。 代表人物 小组讨论: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身上,我们能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