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梳理 第一课 邓稼先 预 习 一、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字音词义/读读写写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选聘pìn:挑选聘用。 谣yáo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昼zhòu夜:白天和黑夜。 昆kūn仑:昆仑山。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至死不懈xiè: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三、主题概述 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且将其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祖国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整个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9段):先叙述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屈辱历史,然后对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本文主人公———邓稼先。 第二部分(第10-18段):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与贡献,概述了他不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第19-29段):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的品质特征。 第四部分(第30-33段):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骄傲,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第34-39段):写邓稼先在恶劣环境中勇往直前,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第六部分(第40-44段):对邓稼先的评价,其中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赞颂、怀念之情。 五、文章品析 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之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身的气质品格。 4.读第四部分,思考①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