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第2课时 1.积累重点字词。 【字音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清涟( )( ) 净植( ) 亵玩( ) 隐逸( ) 鲜有闻( ) 洗涤 ( ) 【词义篇】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 ②濯清涟而不妖( ) ③濯清涟而不妖( ) ④不可亵玩( )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①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②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不蔓不枝( ) ②香远益清( ) (5)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①远 ②之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参考答案】 字词链接库 1.(1)yū zhuó lián zhí xiè yì xiǎn dí (2)①多 ②洗 ③艳丽 ④亲近而不庄重 (3)①竖立 种植 ②应当 合适,应当 (4)①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5)①远播 远处 ②助词,的 助词,无实义 (6)①“者也”表判断,判断句。 ②“出”“濯”后省略了介词“于”,省略句。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其创立的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合作探究】 感知·内容 【理思路】根据提示,把文章的写作思路补写完整。 首先,作者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说花的可爱;然后,分说东晋陶渊明 ,自李唐来, ,予 ,以及其原因;最后,揭示菊、牡丹、莲花的象征意义,以花喻人。 【参考答案】 独爱菊 世人甚爱牡丹 独爱莲 品味·感情 【品情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莲花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 示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独爱”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热爱与赞美。 分析·形象 【赏品格】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写莲的角度及赋予它的品格。 【参考答案】 描写角度 课文原句 赋予的品格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清高、庄重 领悟·写法 【学写法】作者把“菊”“牡丹”“莲”分别象征哪三种人 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除此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微写作】请你也运用衬托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所见所思所感。 【参考答案】 【学写法】 示例:作者把菊花象征为隐士,把牡丹象征为富贵的人,把莲花象征为君子。 托物言志。作者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除此之外,文中还运用了衬托手法。作者以“菊”和“牡丹”为衬托,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微写作】 示例:我,是一颗木槿的种子。和所有的种子一样,我期待着自己能够早日发芽、茁壮成长,然后开出绚烂的花朵。尽管生长在重重叠叠的岩层中,我也有这样的期盼。 岩层的环境十分恶劣,阴冷而黑暗。这里的种子并不只有我一颗,有的和我一样满怀希望,有的却已变成空壳。 母亲和我说过:“你以后一定要怀着一颗饱含希望的奋斗之心,有了希望才能冲出岩层,生根发芽;若没有,就只能永远待在这里,变成角落里的空壳。”我明白她是要我一直保持斗志,我也不甘愿这样碌碌无为地过完种子的一生,最终变成空壳。 我坚信,只要有着这样的希望,只要肯努力,我就一定会沐浴在阳光之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