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655

20 外国诗二首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00次 大小:557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外国,二首,导学案,答案
  • cover
外国诗二首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品味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慎重面对人生选择。 【字音篇】 忧郁(yù)  伫(zhù)立  瞬(shùn)息 萋(qī)萋 涉(shè)足 延绵(mián) 【词义篇】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忧郁:忧伤愁闷。 延绵:延续不断。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大海》《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弗罗斯特(1874—1963),即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笔耕不辍,一生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林间空地》。他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阅读文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欺骗”指什么 《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指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参考答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欺骗”指在生活中遭遇的艰难、困苦等不幸。《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指人生的道路。   背景介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波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未选择的路》作于1915年。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为了让心爱的诗歌能发表,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静、安稳的生活,远渡重洋,来到了英国伦敦。在当时,对于诗人来说,教书可能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而写诗的道路则可以说是幽寂荒凉的。但是,诗人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诗歌创作的道路。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形式上,弗罗斯特也像《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践踏的路,走出了一条与二十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道路。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思索和深刻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于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它以质朴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议论、鲜明的形象,通过比喻或象征等手法,揭示某种人生感悟、社会哲理,促人联想,启人心扉。一般而言,哲理诗篇幅短小精悍。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未选择的路》分四节,请分别概括四节的主要内容。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3.诗人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参考答案】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一节:诗人诚挚地劝告人们,在被生活欺骗时,要充满信心,乐观应对。 第二节:写永远要向往美好的未来,把过去变成永久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 第一节:伫立在人生的岔路口,难以选择。 第二节:着力描写所选择的路,充满象征意味。 第三节:着力描写未选择的路,道出常人的普遍心理。 第四节: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 2.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我们时,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掩盖,快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