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669

4 孙权劝学 (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36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孙权,劝学,2课时,导学案,答案
  • cover
孙权劝学 第2课时 【合作探究】 赏·慧眼识英雄 1.劝学背景———为何劝学 (请同学们课前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2.揣摩语气,分析人物语———如何劝学 (结合语句分析孙权的语气和心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小结:孙权的劝说艺术表现在哪里 3.劝学结果如何 课文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 4.揣摩人物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5.慧眼识英雄,分析英雄形象。 你认为谁是真英雄 请大家用“从    (典型事件)中,我感受到了一个    (人物)”的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可从正面(描写手法)和侧面(次要人物烘托)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 2.(1)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看出他对吕蒙的关心和厚望。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略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中的“但”字,表达了劝学的目的,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强调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3)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鼓励吕蒙学习。现身说法、强调学习的益处。 小结: 示例: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止语气,目标明确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 反问语气,阻断借口 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亮明益处 3.示例:鲁肃的神态和语言描写: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神态描写,表示非常吃惊。“非复”是今昔对比,体现了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惊叹之情溢于言表。从侧面反映出吕蒙才略大有长进,学习效果显著。 吕蒙自得自豪的语言描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运用感叹语气,表示惊讶、赞叹,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鲁肃结友的举动: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鲁肃主动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折服,从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识长进惊人。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不容推辞。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语气责备、恼怒,语重心长。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骄傲、自得。 5.示例: 孙权:劝学 待人真诚、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于规劝的君主形象。 吕蒙:与蒙论议 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的英雄之臣形象。 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的君子形象。 议·煮酒论英雄 探究主题: 1.是什么改变了吕蒙的命运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何启示 2.从孙权和鲁肃的身上,你又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示例:①学习永远都不晚,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取得进步。②多读书能拓宽视野,知识可以改变人生,改变命运。③用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并努力去做到最好,才能不断进步。 2.示例: 孙权: ①说话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策略; ②待人要诚恳有耐心。 鲁肃: 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及时肯定别人。 公元208年———孙权部下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去世前写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三国鼎立,未知事态发展动向;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公元210年———吕蒙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为增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