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05672

6 老山界 (第1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509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老山,1课时,导学案,答案
  • cover
老山界 1.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具体经过。 2.结合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体会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并赏析自然环境描写。 3.品读、批注重点词语和精彩段落,感悟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1课时 满望:十分希望。 攀(pān)谈:闲谈,交谈。 骨碌:滚动。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苛(kē)捐杂税:繁重的捐税。 酣(hā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共青团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陆定一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背景介绍:本文选自《陆定一文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长征。1934年12月,红军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山区,国民党反动派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越老山界:一是因为它是红军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二是因为当时形势紧急,没有更多的时间绕行;三是因为翻越老山界是国民党反动派始料未及的。本文叙述的就是此次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同学们可对长征的背景做简要了解,便于梳理课文的脉络,理清思路,避免漏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 【合作探究】 追寻红军足迹,重走长征之路 1.出发之前,我们细读文本,边读边勾画出文章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概括人物活动,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试着画一幅简单的路线图。 时间 地点 活动 下午 山沟 沿看山沟向上走    瑶民家    天黑          山腰    半夜                         小结: 【参考答案】 1.傍晚 攀谈、吃粥、贴标语 山脚 爬山 夜里 露宿 山腰 被冻醒、观景 黎明以后 山路上 吃饭、登山 下午两点多 山顶、下山路上 看景致、煮粥 线索:主要依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展开叙述。 主要内容:红军长征途中成功翻越了老山界。 铭记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1.文中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究竟有多难走呢 让我们跟随英雄的足迹,点燃行军火把,拿好手中的旗帜,一起踏上别样的“长征之路”吧!出发!(请在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并概括“难”的具体内涵,完成下面的表格) 哪些困难 相关语句 “难”的具体内涵         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埋锅体验———吃饭“难”            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          2.恭喜大家顺利跨越老山界之“难”。相信大家对长征途中的艰险已颇有感触,结合文本内容思考: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路上的困难的呢 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3.我们仿照红军战士一口气下山,终于到达山脚下。活动小组组织大家来瑶民家做客,体验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深,瑶民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在文中,瑶民一家状况如何呢 请简要分析。(从文中勾画相关语句) 【参考答案】 1.露宿体验———睡觉“难”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翻山体验———行路“难”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枪声体验———处境“难”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 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2.示例: ①从文中“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的句子,可以看出红军战士打趣逗笑着奋勇登山,看到了有着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